2007年7月28日 星期六

台江內海的最後遺址-七股潟湖








沿著台南縣的海岸線,
從北邊的八掌溪到南邊的曾文溪之間共有三個鄉,
分別是北門鄉、將軍鄉、與七股鄉.
其中隔著曾文溪與台南市安南區相鄰的就是七股.
在七股鄉內,
有一半以上的面積都遍佈著鹽田或是漁塭,
而七股的潟湖也是台灣面積最大,
潟湖西邊則是綿延著細長的沙洲,
由北向南是青山港沙洲、網子寮沙洲、與頂頭額沙洲.
而頂頭額沙洲也是台灣本島的最西端.
這幾年隨著國內及生態旅遊的興起,
台鹽的鹽山、曾文溪賞鳥(黑面琵鷺)、潟湖紅樹林風情等熱門景點也吸引了許多觀光人潮.


九年前(西元1998年)的三月,
那時剛從高雄岡山的海巡第五指揮部分發到位於北門鄉的五一大隊,
記得坐軍車第一次來到這個靠近海邊的營區,
第一個印象就偏僻與荒涼.
之後因為勤務輪值的關係,
每隔幾天就要利用晚上坐著軍車巡視轄區內的海防班哨.
而整個台南縣約四十公里的海岸線都是屬於五一大隊,
也就是涵蓋著北門、將軍、與七股一帶的海邊,
巡視的過程會在鹽田、漁塭、防風林、與海灘之間的小路穿梭,
所以結束一趟班哨巡視回到營區時,
往往都已經是黎明破曉時了.
過了約半年,
因為職務的異動,
也調到了七股的五一二中隊,
並擔任七股潟湖鹽田旁的鹽埕哨(七股鹽埕村)哨長.
還記得收放假時,
總是會經過鹽埕村的鹽山、龍山村的龍山宮及龍山港.
因此現在每當在電視或是報章雜誌上看到這些相關的影像及圖片,
不知不覺中也會在心中勾起一些深刻的回憶與感觸.


上個禮拜跟兩個部門同事(騰豪與小兔)來到了這個熟悉的地方,
因為觀光的盛行,
幾年來這個傳統的鄉村也改變了許多.
在龍山港內停放了許多觀光的大型膠筏,
鹽埕村的臺灣鹽博物館及二十公尺高的鹽山一帶也充斥著攤販及觀光客.
簡而言之;
就是變得熱鬧許多.
事實上這一帶的鹽場幾乎都已經廢棄了,
觀光的收入反而取代了製鹽的收入.
然而七股的潟湖仍是台灣西部少數幾個水質評鑑為優良的水域之一(2007.07.27的中國時報),
因此七股的海鮮吃起來也特別的鮮美,
尤其是當地所養殖的蚵仔.
而來到這;
乘坐膠筏欣賞潟湖風景也是非常難得的體驗,
來回一趟差不多是兩百元左右,
在等船出發前的空檔期,
烤蚵仔也是免費的.
大型的膠筏大概可以坐上三十~四十個人,
隨著馬達的發動聲離開了龍山港,
一開始主要是航行於鹽田或是漁塭間的航道,
並會經過一個海巡的檢查哨(五一大隊下山安檢所),
之後便進入了佈滿竹製蚵架的潟湖區,
若是在冬天的時候來,
還可以在蚵架上看到遠從大陸飛來度冬的鸕鷀(水老鴨).
越過了仍在興建中的西濱61號道路高架橋底下,
大約是三十幾分鐘的航程,
膠筏也緩緩抵達了網仔寮沙洲.
沙洲上有一些鐵皮搭建的房舍,
橫貫整個沙洲的,
則是一大片的防風林.
走在木板製的景觀步道上,
幾分鐘後便會穿越防風林並到達沙洲西邊的沙灘.
雖然散佈著一些垃圾,
但大致上還算是個感覺不錯的沙灘.
而在遠方夕陽即將西沉之處,
隱約也可看到航行於台灣海峽間的大型貨輪.


在離開七股之前,
還是跟同事爬上了七股的鹽山,
事實上,
這也是我這一年來第二次攀爬這座熟悉的鹽山.
東邊...是遼闊的嘉南平原,
西邊...是如棋盤般的漁塭、鹽田、與消失於黑暗中的海平面.
頭頂正上方...則是佈滿著剛睡醒的星星與正在換上黑色晚禮服的夜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