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月16日 星期二

堅韌的猶太民族(五):猶太人的復國-錫安主義運動

在19世紀時,
法國、俄國、德國等歐洲國家開始出現了反猶太主義,
也因此加深了猶太人的危機意識。
幾十年後的19世紀末,
歐洲的猶太人開始鼓吹錫安主義運動(Zionism Movement),
也就是要復國就必須先回國,
回到他們祖先的地方-巴勒斯坦(迦南地)。
至於錫安的名稱由來,
是源自於耶路撒冷的錫安山,
意即猶太人要回歸到耶路撒冷的錫安山。
此外猶太人也深信著救世主彌賽亞會終會降臨到人間並帶領著猶太人復國。
因此世界各地的猶太人便開始陸陸續續地移居到耶路撒冷一帶。
西元1898年,
一位在奧地利從事記者及出版商的猶太人在瑞士召開了第一屆錫安主義大會。
錫安主義運動也開始引起了國際間的注意,
到了西元1917年,
英國的外交大臣A.J.貝爾福代表政府發表了"貝爾福宣言(Balfour Declaration)並表達支持之意,
隨後包括美國在內的協約國主要成員也表示跟進贊同。
然而在這宣言的背後也隱藏著英國想要侵佔巴勒斯坦的野心。
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六百多萬的猶太人慘遭德國納粹的集體屠殺,
這項前所未有的人類暴行不但引起了國際間的同情,
也更堅定了猶太人建立自己國家的決心。
因此到了西元1948年,
聯合國終於通過決議案,
將巴勒斯坦分為阿拉伯人與猶太人分治的兩個獨立國家。
亡國了兩千五百年的猶太人,
終於奇蹟式的在巴勒斯坦地區成功地復國。
最主要原因就是在於猶太人本身的堅定信仰及其決心,
加上二次世界大戰猶太人被屠殺所造成的國際同情,
還有英國對於其所委任託管的巴勒斯坦地區問題處理失當,
以及歐洲國家為了解決國內的猶太人問題等因素。
所以才能在今天的巴勒斯坦地區,
又看到了以色列的大衛之星旗幟飄揚著。
然而,
也因為巴勒斯坦地區一千多年來都住著信奉伊斯蘭教的阿拉伯人,
因此週遭的阿拉伯國家及巴勒斯坦地區的阿拉伯人當然堅決反對以色列建國,
然而;美國及一些歐洲國家的態度卻總是偏袒以色列,
一方面是為了建立其在中東的勢力及維持本身的利益(尤其是石油),
另一方面在英美的猶太人也透過政商勢力去影響著英美政府的態度及政策。
也因此演變成中東的阿拉伯人仇視以色列及英美等國家,
而以色列人對於周遭鄰國的強硬態度更加深了這種宗教及種族間的對立。
所以以色列獨立後的8個小時,
便爆發了第一次的中東戰爭,
一直到現在,
每天總是有著層出不窮的以阿衝突。
甚至演變成阿拉伯人對於西方國家的恐怖攻擊行動。
事實上,
猶太人跟阿拉伯人的血緣相近,
猶太人的希伯來語與阿拉伯語同屬於閃米特語系。
甚至可蘭經裏也提到了阿拉伯人是亞伯拉罕的後代,
而信奉伊斯蘭教的穆斯林對於猶太人也遠比歐洲的基督徒來得寬容許多,
在土耳其、阿拉伯國家的猶太人也鮮少有被迫害的事件。
到了近代的19世紀後,
西方的歐美列強開始介入猶太人的問題,
以阿之間的衝突也在這些國家的野心之下變得越來越複雜。
耶路撒冷的哭牆,
也就是第二聖殿被毀後所遺留下來的西牆,
一直以來,
總是猶太人禱告及哭訴心中苦難的神聖地方,
而哭牆的上方,
是伊斯蘭教著名的圓頂清真寺,
尤其是金色的圓頂總是閃爍著耀眼的光輝。
曾經;猶太人跟阿拉伯人能夠和平的相處,
彼此也能夠互相的包容。
而到現在的一百多年來,
卻演變成如同仇敵,
彼此之間相互的殺戮及報復的仇恨也越來越難以化解。


總而言之,
猶太民族是一支充滿著智慧;
信仰堅決;
並嚴格遵守著聖經及上帝指示與預言的民族。
然而;若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
反而表現出一種固執與狹隘的精神;
或者是說有著嚴重的排他性與缺乏包容的心胸。
此外;歷經了千辛萬苦才終於復國成功,
也因此讓以色列人對於國家及民族的感受也遠比其他國家來得強烈,
然而卻也演變成敏感緊張甚至是一種報復性的侵略。
而其所倡導的錫安主義,
也轉變成另一種極端的種族主義。
到了後來,
甚至還主張將巴勒斯坦地區的阿拉伯人趕出這塊土地。
所以;西元1975年,
聯合國大會將錫安主義視為種族歧視政策。
是故;或許猶太人堅守著所信仰的信念,
但相對的;也就選擇了他們所必須面對的命運甚至是衝突紛爭。
當然在形勢的轉變之下,
猶太民族也從以前的受害者角色,
逐漸演變成加害者的角色,
尤其是巴勒斯坦及以色列佔領區的阿拉伯人感受最深。


2007年1月15日 星期一

堅韌的猶太民族(四):希伯來人、猶大人、以色列人、猶太人及穆斯林統治下的猶太人

希伯來人(Hebrew)、猶大人(Judah)、以色列人(Israel)、或是現在所習慣用的猶太人(Jew),
事實上這些稱呼都可以說是代表著同一個民族,
只是在不同的時代產生出不同的名稱,
而其所涵蓋的對象也有一些差異。
希伯來人指的是亞伯拉罕與其後裔,
以色列人過去是指建立北方以色列國的雅各後代(十個部落),
而現在也用來稱呼在巴勒斯坦地區建立起以色列的猶太人,
猶大人則是指建立南方猶大國的雅各後代(猶大、便雅憫與部分利未部落所組成),
尤其是亞述人消滅了以色列國後,
剩下的猶大人更成為了整個民族的主幹。
至於猶太人的名稱是源自於希臘及拉丁文,
是希臘及羅馬人對於這個民族的一種輕視用法及稱呼。
主要是來於自希伯來文的“猶大”(Judah)一詞,
也就是指被新巴比倫俘虜的猶大國人民及其後代。
不過到了後來,
猶太人也就變成世界通用的稱呼了。


因此從西元前一千一百多年到西元一三五年被羅馬人趕出巴勒斯坦,
猶太人在這塊土地上連續生活了一千多年,
之後就是淪落到世界各地的悲苦命運。


而巴勒斯坦這塊土地,
也在西元七世紀末時被信奉著伊斯蘭教的阿拉伯人所佔領,
雖然西元1099年曾在歐洲十字軍的東征下,
建立起一個以基督教信仰為主的拉丁王國,
然而;西元1187年又被當時出身於庫德族的薩拉丁(Saladin)及其率領的穆斯林軍隊所奪回,
一直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以色列建國,
這個地區都是屬於信奉著伊斯蘭教的穆斯林勢力。


然而, 此時定居在耶路撒冷的猶太人,
在阿拉伯人及土耳其人的統治之下,
仍保持著某種程度的宗教信仰及自由。
相對於在歐洲遭受到基督徒迫害的猶太人而言,
生活在穆斯林統治下的猶太人顯然是幸運多了。


2007年1月14日 星期日

堅韌的猶太民族(三):大衛王及所羅門王的黃金時期



西元前1025年,
出生於便雅憫部落的掃羅(Saul)統一了各部落並建立了猶太人國家。
掃羅死後,
繼承其位的是猶大部落的大衛,
也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大衛王(King David)。
在位期間共33年。
他也建立了一隻強大的軍隊,
並完全征服了整個迦南地區。
而首都便是選擇位於約旦河西岸的耶路撒冷(Jerusalem)。


西元前970年,
大衛去世,
他的兒子所羅門(Solomon)繼承了王位。
相較於父親,
所羅門更擅長於處理外交及商業的事務,
因此整個王國進入了猶太史上的黃金時期。
在他統治的四十年裡,
也在耶路撒冷的錫安山(Mount Zion)上建立了耶和華聖殿,
即所謂的第一聖殿。
裏面安放著太人最神聖的約櫃。
然而也因為晚年的大興土木而耗竭國力。


在他去世不久後,
整個王國又分裂成北方以撒馬利亞(Samaria)為首都的以色列王國(仍是之前以色列聯盟的十個部落所組成),
及南方以耶路撒冷為首都的猶大王國(猶大、便雅憫與部分利未部落所組成)。
到了西元前722年,
亞述帝國(Assyria Empire)攻陷了撤馬利亞城,
北方的以色列國王國滅亡。
而王國內的十個部落也在歷史上消失了。
西元前586年,
強大的新巴比倫軍隊在尼布甲尼撒(Nebuchadnezzar)帶領攻下耶路撒冷,
南方的猶大國也因此滅亡。
而大批的猶太人也被俘虜至巴比倫,
並開始了將近五十年悲慘的"巴比倫之囚"。


到了西元前539年,
波斯人征服了新巴比倫,
在居魯士大帝(Cyrus the Great)的寬大政策之下,
猶太人被釋放並回到其故鄉迦南地。
此時的迦南地在歷經戰禍後已經是殘破不堪。
然而,在波斯的國王居魯士大帝及大流士(Darius)協助下,
猶太人又重建了耶和華聖殿,
也就是後世所稱的第二聖殿。


波斯人之後,
接著換成了希臘人統治。
到了西元前168年後,
猶太人為了反抗希臘塞琉卡斯(Seleucus)王朝殘暴的統治及壓迫,
接二連三地發起了許多的起義及抗暴事件。
西元前145年,
猶太人終於在耶路撒冷建立了約一百年的中興政權。


然而;到了西元前63年,
羅馬統帥龐貝率軍攻陷耶路撒冷,
迦南地便成為羅馬的猶太省(Iudaea)。
只是羅馬人的統治比希臘人還要專制殘暴,
因此嚴重的起義及暴動更是層出不窮。
西元70年,
羅馬大軍乾脆摧毀猶太聖殿。
到了西元135年,
大衛家族的後裔巴爾.柯赫巴(Bar Kochba)所發起的起義還是敵不過羅馬軍隊而被強烈鎮壓。
羅馬皇帝哈德良(Hadrian)認為猶太教是一切動亂的根源,
除了下令嚴禁猶太教,
並徹底摧毀耶路撒冷城,
也將這個行省的名稱由猶太省改為巴勒斯坦。
其目的也是為了讓人們漸漸忘記這塊土地上跟猶太人相關的事物。
而光是前後的三次起義,
就造成了一百多萬人的猶太人被屠殺,
剩下倖存的猶太人不是淪為奴隸或是競技場內的角鬥士;
就是被迫到世界各地流浪。


2007年1月13日 星期六

堅韌的猶太民族(二):定居在神的應許之地-迦南地



猶太人源自於阿拉伯半島上的游牧民族,
也就是所謂的"閃族"或是"閃米特族(Semites)"。
距今約四千年前,
出生於兩河流域一帶古城吾珥(Ur;位於伊拉南邊大城克巴斯拉Al Basrah附近)的亞伯蘭(Abram),
跟隨父親沿著幼發拉底河(Euphrates River)北上到了敘利亞境內的哈蘭(Haran)。
在他七十五歲的時候,
依照著上帝(耶和華)的指示將自己家族遷往到神的應許之地-迦南地(Canaan位於今日的巴勒斯坦)。
因為他們是渡過幼發拉底河來到此地,
因此當地的原住民(迦南人)便稱呼這些入侵的外來民族為哈比路人(Habiru),
意思就是渡河而來(或是來自於大河對岸)的人。
後來經過一些發音的轉變,
也就變成了希伯來人(Hebrew)。
亞伯蘭九十九歲的時候,
上帝耶和華賜名為亞伯拉罕(Abraham)。
而亞伯拉罕的兒子以撒(Isaac),
有一對雙胞胎-以掃(Esau)與雅各(Jacob),
雅各(Jocob)曾因為跟天使摔角而戰勝,
因此被神賜名為以色列(Israel),
意思便是與神摔角過的人。
之後雅各也繼承成為部落的領袖。
而雅各娶了兩妻兩妾,
並生下了如猶大(Judah)、利未(Levi)、約瑟(Joseph)、便雅憫(Benjamin)等...十二個兒子,
這十二個兒子也繁衍成十二個部落,
並發展成猶太人的十二個支族。
其中約瑟後來因為遭受到兄長的忌妒而被賣到埃及,
然而也因為其解夢能力而受到埃及法老王的重用。
當時;迦南地一帶發生了嚴重的飢荒,
因此在約瑟的請求及法老的同意之下,
其父親雅各及其兄長便將族人遷移至尼羅河下游東邊的歌珊地(Gothen)。
到了西元前一千三百年左右,
埃及人與猶太人之間的關係惡化,
因此猶太人也被降為奴隸。
之後;他們的部族出現了一位領導人-摩西(Moses)。
雖然摩西源自於利未部落,
但因為其出生後便受到法老王女兒的收養,
所以在當時他是屬於埃及的貴族。
然而;在神的指示之下,
他放棄了在埃及的尊貴身份並選擇與埃及法老王(極有可能是拉美西斯二世)產生了一系列的對抗,
也就是在埃及降臨了十種災難。
後來法老王在承受不了災難所造成的損失之下,
只好屈服並同意摩西帶領族人離開埃及(約是西元前1250年)。
而摩西在帶領族人前往迦南地的途中,
停留在西奈半島南端的西奈山上,
並接受了神所授與的十條戒律。
這些戒律被刻在兩塊大石版上,
而這也就是聖經裏著名的摩西十誡。
摩西也被視為猶太教的創始者。
只是還沒有到迦南地,
摩西便去世了。
他的繼承人是英勇善戰的約書亞(Joshua)。
在其帶領與征戰之下,
幾乎整個迦南地區都被征服。
他將這塊土地分給十二個部落管理。
在他死後;北方的十個部落組成了聯盟,
名稱是以色列(Israel),
而南方的猶大與便雅憫部落也成立了聯盟,
其名稱則是猶大(Judah)。
在南北分裂的期間,
各個部落與聯盟因為利益的關係而不斷互相結盟或是衝突殘殺。
唯一能保持各部落之間的聯繫,
大概也只有其所共同信仰的猶太教。


2007年1月12日 星期五

堅韌的猶太民族(一):宿命源自於其堅決的信仰



猶太人(Jew)是一隻古老的民族,
也是構成以色列(Israel)這個國家的主要民族(88%)。
雖然前一陣子在黎巴嫩南部與真主黨的戰事中,
以色列的強硬態度備受國際爭議。
但事實上以色列人對於維護國家土地的強烈使命感,
卻是幾千年來所背負的宿命。
若是要了解猶太人,
就要從先去認識舊約聖經。
事實上;"舊約"及"新約"這個用法是來自於基督教,
"舊約"指的是上帝透過摩西(Moses)與猶太人所訂立的約法,
所以舊約聖經的內容主要是以希伯來聖經為主。
而"新約"則是指後來上帝與世人重新訂立的約法,
並透過耶穌的保證;
基督徒去信奉上帝的約法,
相對的;上帝也會保護這些基督徒。
然而;在猶太人的觀念裡,
他們並不接受這樣地想法,
因為上帝耶和華只會護佑著猶太人。
尤其是他們所信奉的聖經被冠上"舊約",
由且還有一本他們不認同的經書竟然變成了"新約"聖經。
此外,
耶穌是彌賽亞(即救世主Messiah;希臘文則是稱作"基督")的說法也令他們難以接受,
因為對於猶太教而言,
耶穌不過只是一個教派的宗教領袖。
加上許多信仰觀念的差異與分歧,
也因此兩個宗教始終存在著嚴重的紛爭。
然而;在西元313年,
君士坦丁大帝頒布了米蘭敕令(Edict of Milan)並赦免了境內的基督教徒。
到了西元380 年,
狄奧多西一世(Theodosius I)更頒佈了特沙龍尼卡詔書(Edict of Thessalonica),
並使得基督教成為羅馬帝國的國教。
之後;大部分的歐洲人都變成了信奉耶穌的基督徒。
而人數較少的猶太教徒則變成了被迫害的對象。
像是第一次十字軍東征期間,
萊茵河沿岸的猶太人成為被屠殺的對象,
耶路撒冷城被十字軍攻破後,
猶太人被大量的屠殺,
至於倖存下來的猶太人,
則是被當作奴隸賣掉。
此外;在歷史上發生的層出不窮宗教迫害中,
猶太人也總是被當成是異教徒而被處死。
英國、法國、西班牙等國的國王在十三世紀到十五世紀之間,
也曾分別下達了驅逐境內猶太人的命令。
到了二十世紀,
甚至有六百多萬的猶太人喪命於德國納粹的集體屠殺計畫。
因此;猶太人建立的國家雖然在西元前586年被新巴比倫所毀滅,
之後並過著流亡與被迫害的日子。
然而在其強烈的宗教信仰之下,
他們深信復國的一天總是會到來;
因為這是上帝的指示。
所以兩千五百年來,
猶太人雖然總是遭受到無情的屠殺及驅趕,
然而這也更堅他們復國的意念及決心。
就在西元1948年的5月,
猶太人終於在巴勒斯坦地區(Palestan)建立起以色列這個國家。
雖然從建國到現在,
以阿之間的衝突及戰爭總是一再的發生,
然而;若是了解到猶太人所遭受的命運及對信仰的堅持,
事實上,
也就不難想像他們對於領土及國家受到威脅時所展現出的強硬態度。


2007年1月5日 星期五

喚醒一年十個月前的感激與對生命的感動~

早上去了一趟臺大醫院探望因癌症而開刀的公司同事.
在上樓前也在地下室的誠品書局挑了兩本書,
希望這些書能幫他紓解一些住院時的無聊.
只是站在店裏的書架前,
環顧著四周,
比較著一年十個月前時的裝潢及擺設,
基本上都沒有什麼改變.
就連當時買的那本書的相對位置,
現在...仍是擺著相同名稱的書.
然而;腦中也浮現了自己坐在輪椅上的虛弱身影...
那時在醫院的骨科病房已經住了一個半月,
一個人獨自轉動著輪椅並搭乘電梯到位於地下一樓的誠品書局,
手上翻閱著...一本介紹世界各地種族與歷史紛爭的書.
而那也是唯一一次的機會逛這家書店.
第二次的造訪,
卻也已經是一年十個月後的今天.
結完帳離開時,
回過頭一直注視著書店上的誠品招牌.
之所以感觸特別的深,
只是因為這次是靠著自己的雙腿走進這間書店.


坐上了電梯,
也進入了位於9樓的外科病房.
看著同事的鼻咽管被拆除,
心裡也舒坦了許多,
至少在他的臉上看到了難得的笑容,
因為這幾天他也快要受不了那一條透明的塑膠管.
猶記得一年十個月前的車禍現場,
當時人已經倒臥在濕冷的泊油路上不斷地失血及失溫,
而那位同事就陪伴在我的身旁等著救護車到來.
為了紓解緊帳的氣氛,
雖然滿臉是血,
還是以半開玩笑的語調請他幫我丟隔天公司尾牙的摸彩卷.
而今天在台大的病房,
他也跟我說出同樣的話,
當然兩個人也露出了會心的一笑.


離開了台大醫院,
抬著頭望著位於附近的新光三越摩天大樓,
雖然天空因為寒流的到來有些濕冷,
然而;心裡卻也產生了一種衝動;
想要靠著雙腳走到位於台北市的另一棟摩天大樓-台北101.
沿著信義路往東步行了將近一個小時,
經過了景福門、中正紀念堂、鼎泰豐、大安森林公園、四維市場、太和殿等..,
也走到了熟悉的台北101附近.
接著轉向基隆路,
十分鐘後,
也終於到了位於臨江街夜市旁的老家.
我想今天最大的收穫,
就是用了一個小時換來一種感激與對生命的感動.


2007年1月2日 星期二

數位畫圖板~



安裝了一個新的數位畫圖板,
試著畫一個曾興盛於墨西哥的阿茲特克帝國祭司,
只是他右手握的心臟,
改成了一束小草.
畫圖的過程中,
因為數位筆跟畫圖板之間的阻力很小,
因此力道也不易控制,
加上精準度還是拿捏不準,
看來還是習慣用鉛筆或是黑筆畫在白紙上,
再以掃描的方式將圖案儲存起來~


2007年1月1日 星期一

畫圖...只是為了讓自己活得更快樂~

人只要會寫字,
就會畫圖.
因此畫圖是一件很簡單卻又很主觀的事.
所以...畫圖並沒有什麼對或是錯,
只要畫圖能讓自己快樂,
就放手去畫吧~


一開始在學畫圖的時候,
重點總是放在畫得寫不寫實.
也因此,
大部分的人在欣賞畫作的時候,
也總是會說"畫得好像是真的哦!"
所以美術的基礎也往往是從素描開始,
事實上,
素描也就是將眼睛所看到的事物轉化成線條並複製在畫紙上,
再利用筆觸的輕重來表達出物體的明暗對比.
因此學習畫圖的第一步驟就是不斷地練習素描,
將一些基本的圖案透過反覆性的練習記憶在腦海裡,
久而久之,
便能以最簡單及流暢的線條來表達出所要畫的物體.
而在光源的照射下,
立體的物體會有著明顯的陰影及明暗變化,
因此...隨著筆觸的重或輕,
或是顏料的使用多或少,
陰暗或是明亮的部份也就因此而被突顯出來.


接下來就是構圖,
在學攝影的時候,
構圖也是影響著一件作品好壞的主要成敗因素.
而構圖的理論有S型、三角、L型、井字等構圖方式.
此外;因為空間所造成的線條變化,
也衍生出一些透視的理論.(平行或是成角透視等...)
而這些理論在相關的藝術或是攝影書籍也都有著詳細的介紹.
事實上,
這些構圖的原則,
不外乎求得畫面物體配置的對稱或是平衡,
並利用構圖來強調所要表達的主體或是整個畫面的合諧性.


完成構圖之後,
便是開始使用不同材質的顏料去著色.
像是粉彩、水彩、油彩等各種顏料.
而不同的材料在使用上也有不同的特性;
像是油畫的覆蓋性佳,
相對的;修改上也就容易許多,
再搭配上揮發性強的松節油、增加顏料鮮豔度的亞麻仁油、或是增加光澤及保護畫面的凡尼斯油,
油畫所呈現的效果也就更為多樣化.
而水彩因為具有高度揮發的特性(水分的揮發及畫紙的吸水特性),
因此適合快速度的風景或是其他寫生.
有時水彩也會作為油畫的草稿或是練習.
至於粉彩,
主要是利用紙的纖維吸附住部分的粉狀色料,
也因此很適合快速的作畫方式,
而且適當的塗抹很容易表現出光影的變化.
然而其缺點是作畫的表面容易因為不當的碰觸而影響色料的分布甚至變髒.
此外若是噴上完稿膠也會使其顏色變為黯淡.
而談到了顏料的上色順序;
習慣上會由遠處畫到近處.
像是先畫上遠方的天空等其他背景,
接著再畫上靠近作畫者的人或是物.
而隨著作畫次數的增加,
所使用的顏色變化也會越來越多,
因為在長期的訓練之下,
眼睛所看到的物體也會被劃分成越來越多的不同顏色區塊.
此外;光線因為各種光學的理論,
也有補色、三原色、暖色、冷色等相關名詞的出現,
像是印象派畫家便是深諳這些理論的高手.
附帶一提的;
在作畫結束前,
利用畫筆沾上白色或黑色顏料去強調反光或陰影也會收到一些不錯的效果哦!


其實,
畫圖是需要極大的耐心及不斷地練習,
隨著畫圖時間及次數的增加,
畫圖的層次及技巧也會跟著提升.
一開始;會想去畫眼睛所看到的一切,
或是說想去完成一幅接近相機所拍出來的畫作.
漸漸的;會去想要用自己的方式去畫出眼睛所看到的一切,
甚至嘗試用不同的顏色及線條來增加整個畫作的豐富性.
但...還是被眼睛所見的事物限制住自己的作畫的形式~
到了後來;便想去畫心裏所想畫的一切,
也就是說想到什麼就畫什麼,
甚至是簡單的光影,
也會化作各種不同的絢麗色彩.
而眼前所見的景物,
說穿了,只是用來實現心中想法的一種靈感及題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