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19日 星期日

愛琴海沿岸的埃菲索斯(Ephesus)(上)南入口-克里泰斯大街(14/35)~



新約聖經全書27卷,
其中的一卷名稱是"以弗所書(Ephesians)",
屬於保羅監獄書信(Captivity Letters),
是使徒保羅(Paul; 拉丁文:Paulus)於西元60~61年在羅馬監獄裏寫給以弗所基督徒的書信。

以弗所(埃菲索斯; Ephesus)這個地方位於土耳其的小鎮塞爾柱(Selçuk)上,
在歷史上有著很重要的意義及地位。
早在三千多年前,
愛奧尼亞人(Ionians)就在這裡建立起古希臘城邦。
而世界七大奇蹟之一的阿爾特米斯神殿,
也是位在這個古老的城市
此外這裡也是新約聖經常提到的都市,
(聖)約翰、(聖)彼得、(聖母)瑪利亞都曾在這裡住過,
其中聖約翰、聖母瑪利亞甚至在此安享晚年。
羅馬時期的埃菲索斯(以弗所)是帝國內最繁榮的城市之一,
甚至是在亞洲地區最大的城市,
人口高達40~50萬。
西元431年,
第三次基督宗教大公會議,
在以弗所召開,
因此稱之為以弗所公會議(Ecumenical Council of Ephesus)。

埃菲索斯(以弗所)古城的範圍很大,
保存也非常完整。
古城有兩個主要入口,
分別是北入口與南入口。

<基督教的圖騰 I X Θ Y Σ>
在入口處的白色大理石上,
有一個圓形被切成八等份的符號。
據推測這是西元二~四世紀時,
基督徒為了逃避羅馬政權的迫害,
留下一些特殊符號來作為信徒間秘密傳教的訊息交流與辨識。
這個圓形的符號是由 希臘字母 I X Θ Y Σ所組成;
 I 是 I H ΣΘ YΣ 的縮寫=> 代表 Jesus,
X 是 XPHΣTΘZ 的縮寫=> 代表 Christ,
Θ 是 ΘΣΘΣ 的縮寫=> 代表 God,
Y 是 YIΘZ 的縮寫=> 代表 Son,
Σ 是 ΣZTHP 的縮寫=> 代表 Savior。


此外在其他地方看到一些跟基督教相關的符號。




<瓦里阿斯浴池; Baths of Verias>
建於西元二世紀的羅馬浴場遺跡,
整個浴池是沿山壁鑿建而成。


<音樂廳; Odeion(Small Theatre)>
這座半圓形的建築建於西元二世紀中葉,
是當地著名的家族成員 Pulius Vedius Antonius與其妻 FlaviaPapiana所興建。
音樂廳可容納1400人,
上方甚至有屋頂,
不過現在已經看不到了。
除了演奏與表演歌劇,
這裏也是舉行會議的地方。



<市政廳與聖火台; Town Hall & Prytaneum>
市政廳在西元前三世紀便開始興建,
最後的建築形式則是完成於羅馬皇帝奧古斯都(Augustus)統治的時期。
聖火台則是跟赫斯提亞(Hestia)有關。
她是宙斯的姊妹,
羅馬名稱是維斯塔(Vesta)。
其職責是灶神,
並且是埃菲索斯城市的守護神。
聖火台裏的火苗象徵著由維斯塔所守護的聖火,
燃燒了幾個世紀後,
目前聖火台只剩下一些矗立的石柱及斷垣殘壁。



<赫米斯(Hermes)圖案的白色大里石柱>



<圖密善神殿; Temple of Domitian>
是羅馬皇帝圖密善(Domitia)為了讓人民奉祀他而興建的,
後來這位皇帝因為被暗殺而改奉祀其父親。



<波里奧之泉; The Pollio Fountain>
由 Sextilius Pollio於西元97年所興建,
噴泉位置就位在半圓形拱門的下方。



<曼尼爾斯紀念碑; The Memnius Monument>
西元前一世紀,
位於小亞細亞北部黑海沿岸的希臘化波斯人王國-龐特思(Pontus),
其國王米特拉達梯六世(Mithridates VI)擊退羅馬人及週遭的鄰國,
並逐漸控制著大部分的小亞細亞。
當時的埃菲索斯雖隸屬於羅馬,
因為不滿羅馬的橫征暴斂,
轉而支持米特拉達梯六世。
然而就在西元前88年,
米特拉達梯六世下令屠殺在小亞細亞的八萬羅馬公民及講拉丁話的人,
其中也包括一些住在埃菲索斯的人,
這個事件又稱之為"Asiatic Vespers; The Night of the Vespers",
為此羅馬元老院派出蘇拉(Sulla)前去討伐。
曼尼爾斯(Memnius)是蘇拉(Sulla)的孫子,
他於西元前一世紀興建此紀念碑來悼念此一屠殺事件,
此外在這座碑的一旁也寫著曼尼爾斯之墓(Tomb of Memnius)。




<赫丘力斯之門; Gate of Hercules>
建於西元二世紀,
門柱上雕刻的是希臘神話英雄-赫丘力斯。



<圖拉真噴泉; Trajan Fountain>
建於西元102~104年間,
是一座祀奉著羅馬皇帝圖拉真的噴泉建築。



<哈德良神殿; Temple of Hadrian>
建於西元前138年,
是克里泰斯大街(Curetes Way)上最雄偉的建築物。
正面拱門上是本地的守護女神提凱(Tyche),
後面的拱門頂上則是有著蛇髮的女妖梅杜莎(Medusa)。




<克里泰斯大街商店>
哈德良神殿與圖拉真噴泉的對面,
也就是克里泰斯大街的左側(西南邊),
座落著一些當時的豪宅及商店,
在牆壁或是地板上留存著精緻的馬賽克裝飾。




<公共廁所; Public Toilets>
廁所本身是由白色大理石石材所構建,
因為下方有流動的水經過,
因此排泄物及臭味也會被帶走。
廁所與廁所間並沒有隔間,
而古羅馬人在上廁所時就是一邊上一邊跟旁邊的人聊天。






2009年7月18日 星期六

新約聖經的啟示錄與小亞細亞的七座教堂-(13/35)~



新約聖經的最後一個章節-啟示錄(Book of Revelation; 又稱"若望默示錄"),
是由耶穌的門徒約翰所撰寫。
當時的西元一世紀末,
基督教正受到羅馬帝國的嚴重迫害,
因此啟示錄的出現,
主要是藉著讓信徒相信基督將再度降臨人世,
並使他們免於被迫害。

啟示錄主要分成三大部分;
(1) 1~3章是在天上的基督要求約翰寫信給小亞細亞的七個教會,
指導各教會並給予鼓勵、稱讚、與適當地責備。
(2) 4~18章則是耶穌以代罪羔羊的身分出現,
七個密封的書卷由羔羊拆開,
各種飢荒、戰爭、災難陸續出現。
到了第七個風封印被揭開,
七個天使吹起七個號角,
更大的災難也降臨人世。
接著一隻有著七頭十角代號為666的大紅龍(撒旦)出現,
在與天使米迦勒爭戰後被摔到地面上。
而裝滿著上帝憤怒的七個金碗由天使傾倒到各處,
世界幾近毀滅的狀態。
(3)19~22章則敘述撒旦被擊敗,
上帝完成末日最後的審判,
建立起千年的新王國。
舊世界結束,
而新世界降臨。

啟示錄是屬於啟示文學,
也是預言書,
因此充滿著想像力。
裡面的一些內容也是暗喻著某些人、事,
像是666就是在暗喻當時迫害基督徒的羅馬皇帝尼祿(Nero),
而野獸、大淫婦、大巴比倫等則是在隱喻羅馬帝國。

此外,
啟示錄提到的七個教會全部都位於土耳其的小亞細亞西部,
分別是;
(1) 以弗所 (埃菲索斯; Ephesu)
(2) 士每拿 (伊茲密爾; İzmir)
(3) 別迦摩 (貝爾加馬; Bergama)
(4) 推雅推喇 (阿克希薩爾; Akhisar)
(5) 撒狄 (薩第斯; Sardis)
(6) 非拉鐵非 (阿拉謝希爾; Alaşehir)
(7) 老底嘉 (代尼茲利; Denizli)

以弗所(埃菲索斯)位於土耳其小鎮塞爾柱(Selçuk)一帶,
在塞爾柱市中心附近有一座聖約翰教堂(Basilica of St. John),
若是參觀阿爾特米斯神殿時也會在後方看到這座教堂的列柱。
雖然這裏不是啟示錄裏提到的七個教堂之一,
卻是聖約翰死後的埋葬之地,
至少天主教徒及許多人對此深信不已。
西元六世紀時查士丁尼大帝(Justinian I in)在聖約翰的墓上建立了一座教堂,
因為地震及年久失修,
目前已經看不到教堂的圓頂,
不過許多白色柱子也在這一世紀的修復中被立了起來。


別迦摩(白爾加馬)位於特洛伊與以弗所(埃菲索斯)之間,
這裡也因為白加蒙(Pergamun)古城的遺跡而吸引許多觀光客及學者前往。
市中心有一座著名的教堂-紅色大教堂(Red Basilica; 土耳其語; Kızıl Avlu),
啟示錄裏提到別迦摩的教堂就是位於此處。
羅馬皇帝哈德良(Hadrian)於西元二世紀初在這裡興建了埃及神殿,
西元四~五世紀時被改建成拜占庭風格的教堂並奉獻給聖約翰。
只是在西元716 ~717年,
阿拉伯人的入侵也造成了教堂的摧毀,
目前殘留著一些巨大的紅色墻殘壁與拱門等遺跡。


士每拿就是伊茲密爾(İzmir),
是土耳其共和國內僅次於伊斯坦堡與安卡拉的第三大城,
也是土耳其的第二大港。


2009年7月12日 星期日

位於埃菲索斯的聖母瑪麗亞故居-(12/35)~



約翰(John; 天主教稱為Sanctus Ioannes聖若望)是耶穌的十二門徒之一,
曾因傳教被羅馬放逐到愛琴海的小島-拔摩島(帕特摩斯島; Patmos),
於西元100年左右在埃菲索斯(又稱"以孚所", 位於土耳其小亞細亞西邊愛琴海沿岸的Efes)逝世。
新約聖經四部福音書中的約翰福音(若望福音)便是他紀錄耶穌言行事蹟的作品,
而新約聖經的最後一個章節-啟示錄也是他的著作。

耶穌在被釘上十字架時,
約翰是陪在祂身邊的幾個人之一,
當時他接受了耶穌的托付,
奉養耶穌的母親聖母瑪利亞,
之後約翰與聖母瑪利亞遷居到小亞細亞的埃菲索斯安享晚年。

過了一千七百多年後,
一個十八世紀時的德國修女  (西元1774~1824年),
在她的身上發生了一些不可思議的神蹟,
之後她更看到了耶穌受難的過程與細節、聖母瑪利亞晚年的生活。
而當時的一位德國著名詩人Clemens Brentano便親自造訪並將這些事情紀錄下來,
西元1833年,
他將這些紀錄出版成書,
書名是"The Dolorous Passion of Our Lord Jesus Christ according to the Meditations of Anne Catherine Emmerich"。
在Clemens Brentano死後的十年,
遺作"The Life of the Blessed Virgin Mary From the Visions of Anna Catherine Emmerich",
也於西元1852年出版。
在四~五年前的2004年,
有一部由梅爾吉勃遜所執導的電影"耶穌受難記(The Passion of the Christ)",
其劇情就是參考Anne Catherine Emmerich所感受到的耶穌受難過程與細節去拍攝的。
此外關於聖母瑪利亞故居(House of the Virgin Mary),
也讓人覺得有些不可思議之處,
因為Anne Catherine Emmerich與Clemens Brentano都沒有去過埃菲索斯(Efesus),
卻可以清楚地描繪出聖母瑪利亞晚年故居週遭的狀況其位置。
因此在西元1881年,
法國的牧師Abbé Julien Gouyet 開始根據這些訊息去小亞細亞的埃菲索斯挖掘,
結果發現了一棟小型石造的屋舍遺跡,
十年後,
兩個來自伊茲米爾的教會人員再去探訪挖掘,
他們認定這座沒有屋頂、只有四面牆的遺跡是聖母瑪利亞的故居。
雖然目前仍缺乏直接的證據去證明說這是聖母瑪利亞的故居,
或是說這座遺跡可能是聖母瑪利亞的故居。
然而在幾次教宗的親自造訪後,
西元1951年,
天主教教宗將此屋舍提升到聖地(Holy Place)的地位,
也代表著天主教承認這棟石屋是聖母瑪利亞的故居的可能性。
而最近的兩任教宗,
若望保祿二世(Pope John Paul II)與本篤十六世(Pope Benedict XVI)
則是分別在1979年與2006年參訪此神聖的屋舍。

至於德國修女 Anne Catherine Emmerich,
也在西元2004年被教宗若望保祿二世舉行儀式賜福(Beatification),
因此她的名字上多了個"Blessed"的頭銜。



聖母瑪利亞故居位在距離塞爾柱(Selçuk)七公里的科瑞索斯(Koressos)山丘上,
環繞於山林之間,
感覺十分的幽靜。

現在的石造禮拜堂是後來在遺跡上興建的,
裡面有聖母瑪利亞的雕像與祭壇。


在禮拜堂右側的玻璃櫃內插上多供人祈願及祈福的白色蠟燭,

而禮拜堂的左側,
則是虔誠的牧師、修女、信徒聚在一起禱告誦經。

往回走的階梯下有聖水供應,

聖水左邊的牆上則是綁滿了許多來自世界各地的祈願紙條,
在衛生紙、白紙、絲巾、名片上寫上自己的願望。


2009年7月3日 星期五

世界七大奇蹟之一-阿爾特米斯神殿(Artemision)-(11/35)~



世界七大奇蹟是西元前225年希臘哲學家費羅(Philo)所選出的七個建築物,
分別是;


 


 


(1) 庫夫金字塔(埃及吉薩高原);
(2) 空中花園(伊拉克巴比倫) ;
(3) 宙斯神像(希臘奧林匹亞) ;
(4) 阿爾特米斯神廟(土耳其埃菲索斯);
(5) 摩索拉斯王陵墓(土耳其哈利卡納蘇斯);
(6) 太陽神銅像(希臘羅得港);
(7) 亞歷山卓燈塔(埃及亞歷山卓);

其中除了金字塔還存在之外,
其他的皆已損毀或甚至是消失。

阿爾特米斯神廟(Artemision; 希臘文; Aρτεμίσιον) 位於小亞細亞西邊的埃菲索斯(Ephesus),
由利底亞(Lydia)的末代國王克羅索司(Croesus)開始興建,
完成於波斯的阿契梅尼德(Achaemenid)帝國。

神廟的主祀神祇是阿爾特米斯(Artemis; 希臘文; Άρτεμις),
也就是羅馬的黛安娜(Diana)女神,
她是宙斯的女兒及太陽神阿波羅的妹妹,
是月亮女神與狩獵的象徵。
在埃菲索斯神殿裏的阿爾特米斯神像,
其造型是呈現多乳,
目前這尊神像也是附近塞爾柱克(Selçuk)鎮上埃菲索斯博物館的幾個鎮館寶物之一。


阿爾特米斯神廟長425公尺,
寬230公尺,
有126根高達19公尺的大理石柱,
規模可媲美雅典的帕德嫩神殿。
在西元前356年7月21日,
有一個希臘的年輕人名叫黑若斯特拉托斯(希臘文: Hρόστρατος),
為了讓自己在歷史上留名,
他放火燒了神廟並自豪地認罪,
因此神廟也就這樣被焚毀。

目前在神廟的遺址上只看得到一根大理石柱與隱藏在草叢堆裏的一些斷垣石塊,
大部分的藝術品也被英國人掠奪並陳列在大英博物館。
至於神殿的整個規模,
大概只能憑藉著想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