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16日 星期四

維新三傑之一的桂小五郎(木戶孝允;きど たかよし)~


最近在緯來電視台播出的龍馬傳,
目前已經播到第25集-寺田屋之母(2010年12月17號),
隨著長州藩正式對京都的御所開戰(禁門之變,又稱蛤御門之戰),
有一個人的角色越來越重要,
在之後的薩長同盟、王政復古、主持維新新政府等重大歷史事件上,
更是少數幾個重要的決策者,
他的名字就是桂小五郎,
日後改名為木戶孝允,
與大久保利通、西鄉隆盛一起被稱為"維新三傑"。


木戶孝允的本姓是和田氏,
八歲的時候過繼給桂九郎兵衛當養子,
因此名字就變成了桂小五郎。
他出身於長州藩,
長州藩領地涵蓋當時的周防國與長門國,
也就是現在日本本州最西部的山口縣,
至於長州的稱呼是源自於長門國,
日本人習慣將一些國名取一個字作為簡稱或是再加上一個州來稱呼,
如土州是土佐國、薩州是薩摩國、藝州是安藝國、紀州是伊紀國等,
此外像是常聽到的甲信越地區是甲斐國、信濃國、越後國的簡稱,
相對應的位置是現在的山梨縣、長野縣、新潟縣。


 


在西元1860年代的幕末時代,
日本遭受英美列強的侵略,
國內兩百多個藩意見不一,
一開始有的主張攘夷(排斥外國人)、尊王(尊崇天皇)、開國、鎖國,
到後來又產生出公武合體(聯合朝廷與幕府以強化幕府的地位)、佐幕(輔佐幕府)、倒幕(推翻幕府)等想法,
其中對於幕府最有敵意的莫過於主張攘夷的長州藩。
長州藩與德川幕府的恩怨可以追溯到西元1600年的關原之戰,
當時的日本幾乎分裂成東西兩軍。
東軍的領導者是德川家康,
西軍的領導者雖然是石田三成,
但掛名的總大將是領地高達120萬石的西國霸主毛利輝元,
只是最後西軍以失敗收場,
毛利輝元的領地被削減成只剩下長門國一帶的37萬石,
從此毛利一族及其家臣便對德川幕府懷有很大的敵意。


 


西元1863年發生了"八月十八號政變",
主張公武合體的薩摩藩與會津藩聯手打擊主張攘夷的長州藩,
結果尊皇攘夷派的七位公卿與長州藩被逐出京都,
在京都與其他藩士商量攘夷的桂小五郎也返回長州。
隔年桂小五郎又潛伏在京都,
幾個月後發生了池田屋事件,
倒幕攘夷派的志士在池田屋與幕府的組織"新選組"發生衝突,
桂小五郎因為提早離開池田屋而逃過一劫。
<京都靈山護國神社的禁門之變解說牌>

一個多月後,
長州藩發兵圍攻京都御所,
發動了禁門之變(又稱蛤御門之戰),
在支持幕府的會津藩、桑名藩、薩摩藩聯軍回擊之下,
長州藩戰敗,
久坂玄瑞、來島又兵衛自盡,
桂小五郎受傷,
也因為這個事件長州藩成為了"朝敵(朝廷的敵人)"。
<久坂玄端 畫像>

德川幕府號召36個藩15萬的大軍,
發動了第一次征長之役,
比較值得注意的是大軍參謀由薩摩藩的西鄉隆盛擔任,
事實上長州藩會被逐出京都,
連戰連敗,
其中一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敗在西鄉隆盛所率領的薩摩軍隊,
也因此長州藩視薩摩藩為仇敵,
然而當時誰也沒有會想到,
兩年後薩摩藩的西鄉隆盛會與長州藩的桂小五郎化解仇恨,
並成立薩長同盟,
當這個聯盟一成立,
德川家康所創建的幕府也走到盡頭。


 


第一次征長之役在幕府大軍的壓境之下,
長州藩屈服,
三位主導禁門之變的家老切腹,
"八月十八號政變"的五位公卿被迫遷移他藩,
藩內保守勢力(佐幕派;又稱為俗論派)抬頭。

<高杉晉作肖像>

然而佐幕派只得意了幾個月,
一個流亡在外的長州傳奇人物-高杉晉作,
潛回長州藩的下關並策劃推翻舊勢力的起義,
在他的號召之下,
包括了伊藤博文的力士隊、石川小五郎的遊撃隊、與他之前創立的奇兵隊在下關功山寺集結,
八十人的突襲行動擊敗了守舊勢力,
討幕為主的正義派又重新主導長州藩政權。


 


高杉晉作起義成功後桂小五郎返回長州,
之後在坂本龍馬、中岡慎太郎等人的努力斡旋下,
長州藩與其頭號死對頭薩摩藩化敵為友,
並於西元1866年在京都的小松帶刀官邸內簽訂了薩長同盟,
長州藩的代表是桂小五郎,
薩摩藩主要是小松帶刀、西鄉隆盛、大久保利通,
中間人則是來自土佐藩的坂本龍馬。
同年桂小五郎在長州藩的命令下改姓木戶,
並改名為貫治、準一郎,
一直到明治維新前,
他的名字是木戶準一郎。

然而這段期間內因為長州藩屢次違反幕府命令,
西元1866年中,
德川幕府對長州藩發動第二次戰爭,
也就是第二次征長之役(長州再征戰),
又稱為四境戰爭。
薩摩藩依照薩長同盟的約定沒有順從幕府的命令出兵,
作戰中德川幕府的第十四代將軍-德川家茂病死於大阪,
幕府軍戰敗,
這次幕府的戰敗也間接敲響了德川幕府的喪鐘。


 


只是就在長州藩勝利的消息傳來後沒有多久,
木戶準一郎(桂小五郎)長期的作戰夥伴高杉晉作因為肺結核病倒,
到了隔年的西元1867年了5月17日,
長州藩的傳奇人物高杉晉作病逝於下關,
年僅27歲。
據說死前說了這樣的名言"讓這個無趣的世界變得有趣吧!(おもしろき こともなき世を おもしろく)"
遺體埋葬在他所創立的奇兵隊所在地,
墓碑上刻著"故奇兵隊開闢總督高杉晉作",
很可惜他無法看到一生一直在奮鬥的目標-推翻幕府,
就在幾個月後,
德川幕府(第十五代將軍-德川慶喜)提出大政奉還並且交出政權。
再過一個月,
木戶準一郎(桂小五郎)的好友坂本龍馬與中岡慎太郎被暗殺身亡,
兇手是隸屬於幕府的組織-見迴組,
兩人喪命的地點則是在京都的近江屋。
到了年底,
新政府發布了王政復古的命令,
過完年後權力幾乎被架空的德川慶喜舊勢力與新政府爆發內戰,
兩軍在京都鳥羽與伏見交戰,
代表新政府的薩摩長州聯軍大勝,
德川慶喜軍隊退守回關東的江戶(現在的東京)。
到了三月中薩摩長州聯軍進逼江戶,
在德川慶喜的重臣勝海舟與薩摩長州聯軍的統帥西鄉隆盛談判之後,
4月21號新政府軍接收江戶城(無血開城),
從此幕府的最後一代將軍-德川慶喜也退出政治舞台。

<明治時期的木戶孝允肖像>

維新政府正式運作後,
木戶準一郎改名為木戶孝允,
並上京擔任總裁局的顧問,
之後歷任政府諸多要職,
西元1868年4月6日明治天皇所宣讀五條御誓文,
木戶孝允參與了誓文的修訂,
而五條御誓文的宣讀也正式開啟了明治維新的序幕。
之後與西鄉隆盛、板垣退助、大隈重信擔任新政府的參議,
並與岩倉具視、木戶孝允、大久保利通、伊藤博文到歐美去考察,
這個考察團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岩倉使節團。
<岩倉使節團: 左一是木戶孝允,坐在正中間是岩倉具視,最右邊坐著的是大久保利通>

此外在他的努力之下,
也確立了政府的立憲政體、三權分立、上下兩院的議會等體制。

西元1877年2月,
西鄉隆盛在薩摩舉兵反對新政府(當時政府的領導人是西鄉的摯友大久保利通),
這場戰爭也是日本的最後一場內戰-西南戰爭,
當時重病在床的木戶孝允還呼喊著"西鄉,你該適可而止吧!!"
5月26日,
木戶允孝病逝,
享年43歲,
他也成為維新三傑中第一個離世的。
9月24日,
西鄉隆盛在負傷後被介錯身亡,
享年48歲。
接著七個多月後的西元1878年5月14日,
大久保利通在刺客的亂刀中身亡,
得年47歲。
短短的一年內,
維新三傑相繼殞落。

<京都靈山護國神社>

木戶孝允的墓位在京都靈山護國神社內,
神社的整個墓園主要是安葬幕末維新期間一些重要戰役戰死的武士及軍人,
因此神社前的道路便命名為"維新之道"。

<木戶孝允之墓:內閣顧問勳一等贈正二位木戶孝允墓>

<木戶松子(幾松)>

<木戶松子(幾松)之墓:贈正二位木戶孝允妻岡部氏松子墓>

木戶孝允與夫人木戶松子(藝名是幾松)合葬在一起,
在他的墓所下方是好友坂本龍馬與中岡慎太郎的墳墓,
此外在墓園內還有禁門之變、池田屋事件、天誅組等相關人士的墓所,
像是長州藩的久坂玄端(禁門之變)、來島又兵衛(禁門之變)、吉田稔麿(池田屋事件)、土佐藩的吉村寅太郎(天誅組)等人。
在久坂玄端旁也看得到高杉晉作的墓碑,
不過因為他的墳墓位於現在的山口縣下關市,
所以京都的墓碑應該是為了紀念他而設立的。
<京都靈山護國神社的高杉晉作墓碑>


2010年10月30日 星期六

見證幕府時代結束的二条城(にじょうじょう)~


西元1601年(慶長6年),
也就是關原之戰結束的兩年後,
整個日本的政權幾乎是掌握在德川家康的手中,
其勢力如日中天,
於是他下令西部諸大名在京都興建二条城。
西元1603年(慶長8年),
德川家康出任征夷大將軍,
從此進入了以江戶幕府政權為主的江戶時代,
而二条城也成為了德川家將軍在京都的辦事處。

到了西元1611年,
已故的豐臣秀吉兒子豐臣秀賴前來二条城與德川家康會面,
這在當時及日本歷史上都是一件重大的事件,
因為本來豐臣秀賴是德川家康的主君,
照例是由德川家康前去大坂城拜見豐臣秀賴,
然而在家康成為征夷大將軍後,
豐臣家權勢與威望日漸衰微,
因此主從關係互換,
變成本是君主的豐臣秀賴要前往二条城去拜見曾是臣屬的德川家康。
過了三年,
也就是西元1614年冬天與1615年的夏天,
爆發了兩次德川與豐臣之間戰爭-大坂冬之戰、大坂夏之戰,
一些重大的軍事會議便是在二条城召開,
大坂夏之役決定了豐臣家滅亡的命運,
豐臣秀賴及其母親淀殿自殺,
他的子女及擁護豐臣家的將領也幾乎被德川家康殘冷地趕盡殺絕。

西元1624年,
德川家第三代將軍-德川家光開始擴建二条城,
並修建了大規模城堡才有的天守閣。
西元1634年,
德川家光率領30萬大軍進駐二条城。
西元1750年,
二条城因雷擊發生大火,
五層高的天守閣焚毀,
因此只剩下石頭所砌成的天守閣基座。
西元1863年,
德川家第十四代將軍-德川家茂率領大軍進駐二条城,
這也是自229年前德川家光上洛(率領大軍進駐京都)以來,
首次有將軍上洛。
西元1866年,
德川慶喜在二条城繼任為江戶幕府第十五代將軍。
隔年的西元1867年,
德川慶喜在二条城發表了大政奉還,
從此政權回歸到天皇手中,
並結束了六百多年的幕府政治。

<寫著舊二條離宮的石碑與國寶二條城的木牌>


二条城在西元1884年更名為二条離宮,
西元1939年再更名為元離宮二条城,
之後對外開放參觀。
在西元1994年,
元離宮二条城成為聯合國文教組織的世界文化遺產。
<二条城外牆的護城河>

<二条城東南城牆上的角樓>

二条城的外圍跟大多數日本城堡一樣,
除了高聳的石牆與搭建在牆角上的角樓(瞭望塔),
在牆邊也開鑿著護城河以抵禦敵人的入侵。

<東大守門(東正門)的正面>

<東大守門(東正門)的背面>

從東大守門(東正門)走進二条城,
首先看到的是唐門,
厚重的唐門上覆蓋著檜皮,
樑柱上貼著金箔的雕飾,
其中也包括代表著皇室的菊紋。
<二条城的唐門>


穿過唐門就是二之御殿,
建築上是以十六世紀末期的桃山風格為主,
殿內的紙門畫是由著名的狩野派(かのうは)一門所繪。
<二条城的二之御殿>


二之御殿的入口處是柳廳與遠待廳(遠侍の間),
主要作為接待來訪使者與提供諸侯休息的場所;
至於另一側的欽使廳(勅使(ちょくし)の間),
則是將軍接見朝廷使者(勅使)的場所。
接著走進去是式台廳(式台の間),
是進城大名與幕府最高官員-老中相互交談問候的房間,
式台廳的隔壁是老中廳,
顧名思義就是老中的辦公場所,
若是看有過篤姬、龍馬傳等幕末時期的大河劇,
像是阿部正弘、堀田正睦就是老中的首座,
其權力相當於內閣的首長。
式台廳再走下去是大廳(大広間),
是將軍接見大名、武士、官員的場所,
內部也有隔間作為警衛駐守的衛士房;
西元1867年,
大廳是德川慶喜頒布大政奉還的場所。
往內走進去是黑書院,
這裡已經算是內宅宮殿的部分,
只有與將軍有血統關係或是交往密切的大名諸侯(像是親藩、譜代大名)才能入內。
最內部的房室稱做白書院,
是二条城的主人-幕府將軍的起居空間與臥室。
<二条城的二之御殿外的釣鐘>


 


 


二条城的右半部部分是二之御殿,
左半部則是本丸御殿,
本丸御殿的四周也有護城河與石牆。
<二条城本丸御殿的天守閣石基階梯>

原本的本丸御殿是一座擁有五層天守閣的壯觀建築物,
後來在西元1750與1788年的大火中焚燒殆盡,
目前只有在西南城牆的角落上還殘留著當時的天守閣石基,
至於現在看到的本丸御殿木造建築,
則是西元1893年起陸續從京都御所(皇宮)遷移過來的舊桂宮御殿。
<二条城本丸御殿>


在御殿間也有許多的庭園造景,
像是本丸庭院、二之丸庭院、清流園等。
<二条城二之丸庭院>


<二条城本丸庭院>


竹東鎮的蕭如松藝術園區~


蕭如松藝術園區位在新竹縣竹東鎮的榮樂街上,
由五棟日式的木造房舍所組成,
這些房舍的主人是新竹縣知名畫家蕭如松的故居,
1992年蕭老師去世後,
他的故居就呈現荒廢狀態,
閒置了十幾年後,
在新竹縣文化局的主導下整修,
並於2008年正式啟用及對外開放。


進入藝術園區的參觀費用是免費,
正門中央走道右側的屋舍分別是松言堂、故松居、松畫廬,
主要是展示一些蕭老師生前使用過文物及作品。






左側分別是松香廬與松和廬,
松香廬是咖啡廳,
除了咖啡也提供套餐,
至於松和廬則是做為畫廊使用。

園區的門口前是榮樂街,
停車位不多,
假日的話可以停到正門右側不遠處的大同國小裏面。


2010年10月22日 星期五

充滿著唐朝建築風格的奈良東大寺(とうだいじ)~


奈良的東大寺是南都七大寺之一,
也是日本佛教宗派-華嚴宗的大本山(總寺院),
興建的年代可以追溯到奈良時代中期的聖武天皇(西元728年),
因為建在當時的首都平城京(奈良市西郊)以東,
所以被稱為東大寺。

東大寺的空間配置屬於大伽藍格局,
伽藍兩字源自於梵語,
指的是僧侶聚集念經的場所,
也因此被用來稱呼寺廟。
通常伽藍由三種建築物所組成,
分別是塔、金堂、講堂。
東大寺的伽藍配置呈現十字型,
十字的下端是南大門,
左右兩端分別是西塔與東塔,
中心偏上側是南中門,
最上端則是宏偉的金堂與後方的講堂。
平安末期與戰國時代東大寺遭遇了兩次大火,
目前只有轉害門是八世紀流傳下來的建築物,
其他都是十八世紀初的江戶時代所重建。

東大寺的大佛殿(金堂)是現在世上最大的木造建築,
正面寬57公尺,
深達50公尺,
高50公尺。

當初的規模比現在還要宏偉,
重建後縮為原來的2/3。
大佛殿的屋頂上有兩個金色像是牛角的鴟尾,
其作用除了作為穩固正脊與防止雨水經由正脊及背脊的交接處滲入屋內之外,
另一方面也具有鎮邪與避火的用意。

大佛殿前比較特別的還有八角燈籠與披著紅布的木頭雕像,
八角燈籠目前已被日本列為國寶,
至於披著紅布的木頭雕像則是江戶時代所製作的賓頭盧尊者。


<奈良市東大寺的盧舍那佛(奈良大佛)>

走進殿內會看到高約15公尺的青銅製大佛,
被稱之為盧舍那佛或是奈良大佛,
是日本最大的佛像,
至於第二大則是神奈川縣的鎌倉大佛。
<神奈川縣長谷高德院的鎌倉大佛 攝於2010年3月>

<奈良市東大寺的盧舍那佛(奈良大佛)>

奈良大佛的左右兩側分別是虛空藏菩薩與如意輪觀音的坐像。


<東大寺四大天王-北方多聞天王與西方廣目天王>


在大佛的後側則有佛教寺廟常見的四大天王,
其中只有"北方多聞天王"與"西方廣目天王"是完整的木頭雕像,
另外兩個天王-"南方增長天王"與"東方持國天王",
目前只剩下頭部的部分。

<東大寺四大天王-南方增長天王與東方持國天王>


大佛殿前方穿過中門約兩百公尺是南大門,
高25.5公尺,
上面寫著大華嚴寺。

<東大寺南大門的仁王-哼哈二將>


大門內側有兩座木雕的仁王像,
事實上仁王就是哼哈二將,
是由十三世紀初鎌倉時代著名的木雕家-屬於慶派一門的運慶與快慶所雕刻。

南大門附近有許都多小吃及土產販賣店,
四處閒晃的奈良鹿會跑來跟遊客要食物
一些攤販也會販賣專門餵食鹿的仙貝,
不過貪吃的鹿對於食物可是不會挑剔的。


<東大寺中門>




此外在中門一帶也有許多販賣紀念品的攤位,
其中還包括紀念品的販賣機,
投個四百日圓會掉出一個東大寺的紀念金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