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24日 星期五

源平之爭 第四部 源義經(二) 劃過天際的流星-義經堂兄源義仲~(15/23)



西元1181年的三月,
平清盛因為熱病而去世,
享年64歲。
這時日本已經形成了割據的局面,
整個西半部(包括京都一帶)是平清盛的三子-平宗盛所掌控;
關東屬於盤據在鎌倉的源賴朝勢力範圍;
至於源賴朝的堂弟源義仲(又名木曾義仲、旭將軍),
則是據有信濃((現在的長野縣)並沿著北陸(日本中部沿海的四個縣-新潟、富山、石川、福井)向京都擴展勢力。
而北邊的陸奧,
八十幾年來一直由奧州的藤原氏所控制。


平清盛一死,
位於東邊的源氏勢力便開始舉兵西進。
其中以源義仲的推進速度最快,
尤其是在將自己的兒子送到鎌倉作為人質並換取與源賴朝之間的短暫和平之後,
他將兵力集中於西邊對抗平氏的大軍。
西元1183年的倶利伽羅峠之戰(くりからとうげのたたかい),
他以類似田單的火牛陣大敗平維盛所率領的北陸遠征軍,
接下來的零星戰役勢如破竹,
兩個多月後他的大軍終於進入京都,
而平宗盛看大勢已去,
因此也提早率領族人撤退至位於京都西邊的西國一帶保存戰力。

源義仲控制了京都之後,
他的兵士在京城內到處為非作歹,
姦淫擄掠樣樣都來。
而源義仲本人也好不到哪裡去,
後白河法皇任命他為左馬頭兼越後守,
希望能用官位及領地來隴絡他,
然而目中無人的他卻變得越來越凶暴,
甚至還粗暴地去干涉皇位的繼承權問題。
坐立難安的後白法皇只好密令鎌倉的源賴朝前來討伐源義仲,
於是源賴朝便派遣兩位弟弟源範賴與源義經率領大軍朝向京都前進。
此時後白河法皇的一些自保舉動又激怒了源義仲,
他一怒之下乾脆將法皇幽禁起來,
並殺了協助衛戍的延曆寺與園城寺數百名僧兵及一些反對他的公卿與武士,
而原本法皇所住的法住寺殿堂也被他放火燒毀,
此外還免除了四十幾位朝廷公卿的官職。

一個多月後,
源義仲被任命為征東大將軍(另一種說法是征夷大將軍),
這時源範賴與源義經大軍已經抵達經京都。
兩軍在交戰後源義仲軍敗退,
最後在近江國的粟津(現今的滋賀縣的大津市)一帶源義仲臉部中箭身亡,
享年三十一歲。


2009年4月19日 星期日

源平之爭 第四部 源義經(一) 源義經、源賴朝兄弟的相認(14/23)~


河內源氏出身的源義經,
在歷史上的地位上並不如他的兄長源賴朝。
若是略知日本歷史的人,
對於源賴朝並不會陌生;
因為他開創了鎌倉幕府,
並將日本帶入以幕府將軍政權為主的時代,
這樣的政治型態一直要到十九世紀的明治天皇主政後才算是結束。
然而在日本人的心中,
源義經卻是比他的兄長更富有傳奇性及知名度。
若不是靠著源義經對於戰爭的天份與創意,
在幾次重大戰役中將平清盛的兒孫消滅殆盡,
源賴朝可能不會那麼快甚至無法取得天下的政權。
然而也因為源義經功高震主,
加上有個猜忌心極重的兄長源賴朝,
因此後來的下場是以悲劇收場,
並跟南北朝(室町幕府初期)的楠木正成、戰國時代末期的真田幸村並稱為日本三大悲劇英雄。

[源賴朝畫像]


在平治之亂中,
藤原信頼與源義朝陣營敗了給平清盛。
源氏的領導人源義朝在逃往東國的途中被長田忠政所騙並誘殺於尾張(現在的愛知縣西部),
他的兒子不是被殺就是成為階下之囚。
本來斬草應當除根,
只是平清盛的一念之仁,
源義朝的幾個小孩被赦免死罪,
並流放到外地或是送去寺廟當和尚,
其中包括了日後將平清盛子孫消滅殆盡的源賴朝、源範賴、源義經。
嫡子源賴朝被流放到伊豆半島一帶的偏遠小島-蛭島,
並由出身桓武平氏的北条時政一族嚴加看管。
而源範賴因為是源義朝與妓女所生,
在身分地位上比較不受重視而逃過一劫。
至於義朝愛妾常盤所生的三個兒子則是被送去寺廟當和尚,
其中也包括日本傳奇的英雄人物-源義經。

源義經幼名牛若丸(うしわかまる),
七歲時被迫在京都一帶的鞍馬寺出家,
並使用遮那王(しゃなおう)這個名字。
隨著年紀的增長,
遮那王漸漸地了解到自己的身世,
十六歲時他逃離了鞍馬寺,
並前往有七~八百公里之遠的本州北端-陸奧。
期間路過他父親的斷魂之處-尾張,
遮那王選擇此處作為舉行元服(成年儀式)的地點,
並正式命名為義經,
其中"義"是河內源氏的通字,
而"經"則是取之於河內源氏初祖-"源經基"的名字。
此外由於義經是源義朝的第九個兒子,
因此又稱之為源九郎。
至於陸奧,
八十幾年前(西元1087年)的後三年之役結束後,
在藤原清衡三代經營之下變得繁榮富庶。
加上當地出產黃金與戰馬,
儼然成為雄霸一方的半獨立政權。
源義經抵達陸奧後,
第三代領主-藤原秀衡跟他一見如故,
加上源義經玄祖父源義家是藤原秀衡祖父藤原清衡的戰友及恩人,
因此秀衡也把義經當作是自己的兒子看待。
西元1180年,
這一年是平清盛由盛轉衰的一年。
首先是源賴政與以仁王的舉兵,
雖然結局是以兵敗身死收場,
但反對平氏的起義卻如燎原之火蔓延開來。
幾十天後,
伊豆的源賴朝、甲斐的武田信義(源信義)、信濃的源義仲等紛紛舉兵反叛平氏。

源氏在各地舉兵的消息很快傳到了陸奧,
義經得知後便決定前往關東去幫助他的兄長源賴朝一臂之力,
臨行前藤原秀衡派遣了佐藤継信、佐藤忠信兄弟等數十名騎兵隨行。
這個時候源賴朝在駿河(現在的靜岡縣)的富士川之役取得勝利,
敵方的大將平維盛(平清盛的孫子)在兵敗後也向西撤離。
源義經歷經了長途的拔山涉水,
終於在富士川附近的黃瀨川大營裏見到了期盼已久的兄長-源賴朝,
在淚水中兩個人也誓言共同振興源氏並消滅平氏。
至於平清盛,
也只剩下幾個月的壽命。
他一死,
平氏也迅速地走向衰亡。

2009年4月18日 星期六

懷念的三角形台南米糕、斗南鎮斗南甲米糕、台南葉家小卷米粉、台南雙全紅茶~

記得外婆還在世的時候,
每年總是會收到好幾次從台南寄來的包裹。
懷著期待與興奮的心情割開紙箱上的膠帶,
裏面除了有喜歡吃的烏魚子、肉棕、香腸、肉乾外,
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用粽葉包成三角形的米糕。


北部的米糕幾乎都是筒仔米糕,
原料以糯米(長糯米比較多)、肉燥、香菇、油蔥、蝦米、香菜等為主。
而台南的米糕除了糯米、肉燥、香菇、香菜外,
還會加上肉鬆、魚鬆、花生、小黃瓜等材料,
因此兩者在口味及外觀上會有明顯的差異。

而台南米糕還有一個特別的地方,
就是外帶時會以粽葉包裹成三角形,
看起來就像是壓扁的肉粽。


除了台南的米糕,
在這裏也順道介紹一家便宜又好吃的米糕,
位於斗南鎮中正路96號的"斗南甲米糕"。

附帶一提,
這家米糕店距離中山高的斗南交流道還不到十分鐘的車程。
斗南甲米糕的糯米是使用長糯米,
顆粒分明的米粒吃起來頗有彈性。
而魚丸湯的旗魚丸吃起來彈牙紮實,
湯頭除了鮮甜外也散發著柴魚的香味。
此外排骨酥湯的排骨口感軟嫩,
湯喝起來不油膩且帶著冬瓜的甜味。

米糕一份20元、魚丸湯一份20元、排骨酥湯一份25元,
可以說是非常地物美價廉。
所以若是不想去吃中山高休息站所賣的餐點,
下個交流道去吃個便宜又好吃的米糕也是不錯的選擇。

另外補充兩間台南市非常好吃的小卷米粉與不錯的紅茶,
分別是國華街二段142號的葉家小卷米粉與中正路131巷2號的雙全紅茶,
兩間店之間的距離只有三~四百公尺。

葉家小卷米粉目前是第三代在營業,
米粉是選擇比麵條還粗的粗米粉,
在口感上比一般常吃的細米粉要來得扎實。
而湯頭雖然看起來清淡,
喝起來卻是非常地鮮甜。

至於小卷咬起來非常具有彈性與脆度,
加上食材新鮮所以也帶著一股甜味。
總而言之,
在吃過的米粉湯裏,
葉家小卷米粉的口感與美味是數一數二的。

而雙全紅茶則是位於中正路旁的小巷子裏,
冰涼的紅茶喝起來不會苦澀卻又帶著一股香味,
而且會越喝越香。
此外雙全紅茶旁的小巷子裏也是別有洞天,
隱身於巷弄內的廟前廣場擺滿的許多桌子,
而這也是很特別的松仔腳燒烤。

除了燒烤外,
也提供了一些快炒及生啤酒。

最後也介紹一家台南市的鹽酥雞店,
位於友愛街與西門路二段的交叉口,
店名是友愛鹽酥雞,
吃過幾次還算是不錯。

之所以特別提起,
是因為一個月前(2009年3月11號)自由時報的一篇報導;
裏面提到了有三家店被認為最有可能是全台灣第一家的鹽酥雞,
分別是台北市大直北安路的"台灣第一家鹽酥雞"、台北市西門町"台灣第一家鹽酥雞"、台南市西門路"友愛鹽酥雞"。
而友愛鹽酥雞的對面是已經拆除的南都戲院,
這間戲院曾是台南市數一數二的大戲院。
記得十一年前(1997年年底)最紅的電影是鐵達尼號,
那時就是跑到南都戲院看的。
此外周潤發主演的香港電影"賭神2",
有一部分的場景也是在這裏拍攝。
只是現在這個戲院已經被拆除並成為停車場,
除了對面的友愛鹽酥雞還可以看到排隊的人潮,
透過停車場生鏽的鐵架與寫著南都的斷垣殘壁,
現在看到的大概只剩下沒落與冷清...

苗栗後龍的鄭崇和墓(二級古蹟)~


苗栗的後龍有一座清代古墓,
位於6號省道(至公路)與1號省道(縱貫公路)交叉口一帶。
從國道3號的後龍交流道下去,
沿著6號省道(至公路)向西行駛,
不到1公里的路程就會看到位於道路右側檳榔攤旁的鄭崇和之墓。


鄭崇和墓與嘉義的王得祿墓(一級古蹟)、新竹的鄭用錫墓(二級古蹟)並列為台灣三大清代官墓,
屬於二級古蹟,
也是整個苗栗縣等級最高的古蹟。
鄭崇和是鄭用錫的父親,
而鄭用錫是台灣第一位進士,
其官銜高達"從二品"。

父以子為貴,
加上鄭崇和在地方上有很有聲望,
去世後於道光十二年被皇帝下詔追封為"鄉賢",
並獲賜營造為官墓,
因此其墓就依照大清會典上二品官銜的官墓型式去營建。


這座古墓跟新竹市的鄭用錫墓類似,
墓前會看到石武人、石文人、石馬、石羊、石虎、石望柱等。
http://tw.myblog.yahoo.com/chiyuanchin/article?mid=3386&prev=3482&next=3371&l=f&fid=32
相對於鄭用錫墓隱沒於眾多墳墓間的新竹軍人公墓內,
鄭崇和墓所在的位置就顯得比較空曠及醒目,
因為就在交通頻繁的一號省道與六號省道旁。
跟鄭用錫墓前的石象生(石武人、石文人、石馬、石羊、石虎等)相比,
鄭崇和墓的石人像雕工感覺較為粗糙樸實,
在身材比例上顯得矮胖粗短。


此外石虎的線條也略顯簡單,
然而卻多了一份可愛的親近感。

墓前的一對石望柱上分別寫著"恩受榮封更享枌榆俎豆"與"慶餘積善已看蘭桂科名",
從這也看出鄭崇和充滿了榮耀與無憾的一生。



另一篇介紹鄭用錫墓的網誌:
新竹市開台進士-鄭用錫墓(二級古蹟)~
http://tw.myblog.yahoo.com/chiyuanchin/article?mid=3386&prev=3482&next=3371&l=f&fid=32


2009年4月8日 星期三

源平之爭 第三部 源平武士集團(七) 平氏衰亡與源氏中興 (13/23)

在歷經保元之亂與平治之亂後,
河內源氏的嫡系子孫可以說是幾乎被消滅殆盡。
源義朝的兒子源賴朝本來是要被斬首,
因為平清盛的繼母搭救才逃過死罪而改為流放,
至於其他的兒子像是源範賴、源義經等也是幸運地存活下來。
只是平清盛萬萬沒有想到,
二十幾年後,
他的一念之仁竟然會造成後代子孫的絕滅。


平清盛在剷除了大部分的源氏勢力後,
他在軍事上或是政治上的實力都是無人可敵,
加上又受到後白河上皇的重用,
因此在平治之亂結束後不到一年,
就被任命為參議。
他也是首位以武士的身分被任命為朝廷的公卿,
之後又被擢升為檢非違使別當、内大臣。
到了西元1167年,
他已經為居三公之首的太政大臣,
而且是從內大臣跳過左、右大臣而直接晉升。
位極人臣之後,
接著開始效法攝關家藤原氏以外戚的身分去操控天皇及國政。
他把女兒德子送入宮中並成為高倉天皇的皇后,
種種的專權與跋扈的行徑讓後白河上皇非常地不滿。
西元1169年,
後白河上皇出家成為法皇。
西元1177年,
法皇的心腹權大納言-藤原成親、藤原師光(法名西光)、檢非違使-平康賴、源氏武士出身的源行綱、俊寬和尚等人正密謀除掉平清盛的勢力。
由於集會的地點選擇在俊寬和尚位於鹿谷的山莊別館,
因此又稱之為鹿谷陰謀(ししがたにのいんぼう)事件。
剛好這時發生了白山事件,
比叡山延曆寺的僧侶與朝廷發生衝突。
法皇命令平清盛前去討伐,
然而得到答覆卻是毫不留情面的拒絕,
因此只好改派藤原成親去平定這場動亂。
對成親而言;
這道命令可以說是正中下懷,
因為這樣就可以假借平亂的名義趁機消滅平清盛的勢力。
只是本來說好要一起行動的的源行綱突然改變了主意,
並將藤原成親與西光的密謀告訴了平清盛。
平清盛知道之後立刻率領軍隊逮捕西光並斬首,
在流放藤原成親的途中再派人將他殺掉,
而鹿谷陰謀事件也讓法皇與平清盛的關係惡化到極點。
西元1178年,
皇后德子產下一子,
也就日後的安德天皇。
隔年平清盛的嫡子平重盛去世,
法皇竟然將之前賜給重盛的越前國領地(知行國)收回。
這一舉動讓平清盛震怒異常,
他率大軍發動政變,
將後白合法皇幽禁在鳥羽殿,
並免了法皇身邊藤原基房等39名公卿大臣的官職平
這時的平清盛,
已經是一意孤行,目中無人了。
西元1180年,
他為了急著取得外戚的身分來攝政,
因此把還不到兩歲的高倉天皇皇子;
也就是他的外孫,
直接送上天皇寶座,
稱號是安德天皇,
至於高倉天皇也變成了高倉上皇。
然而月"盈則虧,水滿則溢:,
有一件反平清盛的密謀也正在進行,
那就是後白河法皇的次子以仁王與源賴政的密謀舉兵。


河內源氏的勢力沒落後,
清和源氏就以另一支系-攝津源氏的源賴政較具有實力。
身為源氏長老的源賴政歷練許多戰役並建立功勳,
在詩歌上的才華更優於戰爭上的表現,
是個文武兼備的武士。
平清盛為了拉攏源氏的勢力,
雖然源賴政已經是個七十四歲的老將,
仍舉薦他晉升三位的高官。
只是身為父親的平清盛這樣拉攏源賴政,
他的三子平宗盛卻強行索取賴政兒子源仲綱所持有的名馬,
到手後還在馬的身上寫著仲綱兩字來侮辱。
如此的羞辱讓源賴政父子憤恨不已,
因此在拜訪後白河法皇的次子以仁王後決心舉兵討伐平清盛一族。
為了號召全國源氏子孫響應,
以仁王親自草擬討伐平氏的詔書,
並由源義朝的弟弟源行家將詔書發送到全國各地的源氏子孫手上。

只是紙包不住火,
以仁王祕發詔書的行動還是讓平清盛發現,
但他卻不知道背後主謀是一直信賴的源賴政。
因此除了施壓讓院司(いんし)敕令貶以仁王為庶人,
並改他的名字為源以光及流放到土佐。
另一方面也命令源賴政為先鋒去剿滅相關叛逆,
而擔任追捕以仁王的檢非違使源兼綱是源賴政的兒子,
他在執行任務前以已經事先通報以仁王,
所以以仁王得以安全地逃脫到園城寺。
此外比叡山的延曆寺、南都的興福寺也派出僧兵聯合園城寺共同抵抗平清盛,
源賴政隨後也帶著他的兒子前來投靠以仁王。
只是最終寡不敵眾,
以仁王戰死,
而源賴政也自殺身亡,
在切腹前留下這樣的遺言(辭世句;遺偈);
"埋木の花咲く事もなかりしに身のなる果はあはれなりけり"。

以仁王雖死,
但他的精神卻像是燎原之火擴散到各地。
而這時的平清盛又做出一件不得人心的事,
那就是突然遷都福原(位於現在的兵庫縣神戸市內),
並將安徳天皇、高倉上皇、後白河法皇都一起帶過去。
五個月後,
在福原的皇宮都已經完工,
天皇也移居過去十幾天,
平清盛不知道哪根筋不對,
突然又下令遷回京都。
在他遷都福原的這段時間,
源氏後代受到以仁王事件的鼓舞,
在伊豆的源賴朝、甲斐的武田信義(源信義)、信濃的源義仲等紛紛舉兵討伐平氏。
平清盛派出他的孫子平維盛前去討伐由鎌倉發兵的源賴朝,
西國的武士與東國的武士在黃瀨川對陣,
結果平家軍大敗。
經過了這次富士川之役的慘敗,
平家的運勢可以說是開始走下坡。
一些原屬於平氏的豪族與官員舉兵依附源氏,
連京都一帶的園城寺、興福寺、東大寺等也都一同響應。
平清盛派出五子平重衡去爭討京都附近的寺廟叛亂,
許多著名的古剎與珍貴文物淪為灰燼,
然而對於外地的舉兵叛變卻顯得束手無策。
西元1181年,
平清盛發高燒病倒,
臨死前告訴子孫說"不用供佛與念經,只要將源賴朝的頭掛在他的墳前就夠了"
一個禮拜後病逝,
享年六十四歲。
平清盛一死,
平家也慢慢走向滅亡;
至於源氏,
則是像雨後春筍般地在東國一帶崛起。

[平相國入道清盛畫像-明治時代菊池容齋畫]


2009年4月3日 星期五

源平之爭 第三部 源平武士集團(六) 平清盛的崛起與源氏的覆滅-保元之亂、平治之亂 (12/23)

太政大臣(だいじょうだいじん)是日本律令制度下最高的官位,
位居三公(太政大臣、左大臣、右大臣)之首,
位階是於正一位或從一位,
其職權類似於中國古代的相國。
一直以來,
這個職務是由皇子、親王、公卿家(幾乎是藤原氏)來擔任,
然而唯一的例外,
就是由一位和尚來擔任。
奈良時代的弓削道鏡(ゆげのどうきょう)和尚受寵於當時的稱徳天皇(登基時是孝謙天皇後來重新踐祚時則是稱徳天皇;是位女性天皇),
其曖昧不正常的的關係類似於唐朝武則天與其面首薛懷義。
天皇為了犒賞她的情郎,
因此任命道鏡為太政大臣禪師。
不過奈良時代結束以後,
這樣的荒唐事件就沒有再發生。
到了平安時代後期,
平清盛受命為太政大臣,
這也是身為武士而能擔任此高位的第一人,
自此日本的政權就被武士階級所掌控。

[平清盛雕像]

平清盛的崛起,
要從他的祖父平正盛說起。
十一世紀末,
白河上皇為了組織自己的武力,
因此成立了北面武士(ほくめんのぶし),
其中平正盛就是其中的一員。
當時源氏因為源義家而聲望如日中天,
然而源氏子弟也因此一個個開始驕縱起來。
尤其是源義家的二子源義親,
在擔任對馬守時燒殺擄掠樣樣都來,
甚至在西元1102年,
出雲國的目代(もくだい;國司代理人)都被他襲殺,
因此朝廷派他的父親源義家去追討,
只是在討伐中
源義家於西元1106年病逝,
然而其他的源氏子弟不是桀傲不遜就是不堪用,
這時朝廷方面啟用了平正盛去討伐,
西元1108年,
源義親被斬首,
源義親之亂也終告結束
從此河內源氏的勢力開始衰退,
而伊勢平氏則是開始走向權力的高峰。
平正盛與平忠盛父子皆受到白河上皇的寵信,
到了第三代平清盛,
他未來的成就更是遠遠超過父祖。

在西元1123到1129年間,
日本同時有三皇,
分別是白河法皇、鳥羽上皇、崇德天皇,
大權由最老的白河法皇所掌控。
西元1129年,
白河法皇死後,
他的孫子鳥羽上皇才開始掌握院政(いんせい),
並持續重用平忠盛與其子平清盛
之後崇德天皇(1123-1142)在半哄半騙之下將皇位讓給皇太弟近衛天皇(1142-1155),
西元1155年,
近衛天皇死後,
退位的崇德上皇以為可以重新踐祚,
然而事與願違,
登上天皇之位的是他的弟弟後白河天皇。
隔年鳥羽上皇去世,
心懷不滿的崇德上皇(讓位的天皇通常會升格為上皇)聯合失勢的左大臣藤原賴長起兵奪權,
因為發生在保元元年(西元1156年),
所以稱之為保元之亂。


這場戰役可以說是兄弟相殘的戰役,
崇德上皇與藤原賴長陣營裏主要以源義家之孫源為義、平正盛之子平忠正、伊勢平氏的平家弘等人為主,
至於白河天皇與(攝政・關白・太政大臣)藤原忠通陣營則是有平清盛、源為義之子源義朝、源義家之孫源義康、源賴政等人。
在一場由源義朝主導的夜襲行動中,
崇德上皇與藤原賴長陣營兵敗潰散,
藤原賴長自殺,
崇德上皇則是投降而遭受流放之刑。
至於源為義一家最慘,
他帶著六個參與戰役的兒子(源賴賢、頼仲、為宗、為成、為朝、為仲))到敵對陣營兒子源義朝帳下投降,
換來的卻是一門七個源氏武士身首異處。

保元之亂後,
源義朝雖然戰功第一,
只因為河內源氏一族立場較傾向於攝關家藤原氏那一方,
因此只被擢升為從五位的左馬頭一職,
反倒是平清盛,
升為播磨守後又再被擢升為大宰大貳,
這樣的差別待遇讓源義朝很不是滋味。
這時後白河天皇有一位寵臣藤原信賴
二十六歲就位居正三位權中納言的高官,
本來想要爭取近衛大將一職,
卻被學者出身的正五位下少納言-藤原通憲(法號信西)向天皇諫阻而失去升遷的機會。
因此信賴對信西懷恨在心,
剛好之前信西也因婉拒兒子與源義朝女兒的婚事而讓義朝顏面盡失。
所以這兩個人就開始密謀除掉信西。
平治元年(西元1159年),
趁平清盛舉家去熊野(くまの; 現在的和歌山縣南部與三重縣南部一帶)參拜造成的兵力空虛之際,
藤原信頼與源義朝率兵襲擊三条殿,
信西在逃亡的途中被斬首,
平清盛父子在赴熊野的途中得知此巨變後,
立刻北上回到京師,
佯裝降服於藤原信賴,
事實上卻爭取時間讓皇室得以逃脫,
之後兩軍交戰,
平清盛用計讓源義朝軍心潰散,
藤原信賴兵敗求饒不成反換得斬首的下場,
至於源義朝野則在逃往關東的途中被殺,
而平治之亂也告結束。

<清和源氏-河內源氏與攝津源氏>
源經基(?-961)-源滿仲(912?-997)-源賴信(968-1048)-源賴義(988-1075)-源義家(1039-1106)-源義親(?-1108)-源為義(1096-1156)-源義朝(1123-1160)-源頼朝(1147-1199)/範賴(~1150-1193?)/義經(1159-1189)
源經基(?-961)-源滿仲(912?-997)-源賴信(968-1048)-源賴義(988-1075)-源義家(1039-1106)-源義國(1091-1155)-源義重(?-1202)/義康(1127-1157)
源經基(?-961)-源滿仲(912?-997)-源頼光(948-1021)-源頼國(?-1058)-源賴綱(1025-1097)-源仲政(?)-源賴政(1104-1180)

<桓武平氏-伊勢源氏>
平正盛(?-1121)-平忠盛(1096-1153)-平清盛(1118-1181)-平重盛(1138-1179)/宗盛(1147-1185)/知盛(1152-1185)/重衡(1157-1185)
平正盛(?-1121)-平忠盛(1096-1153)-平忠正(?-1156)-平長盛/忠綱/正綱/通正


2009年4月2日 星期四

源平之爭 第三部 源平武士集團(五) 奧州藤原氏與河內源氏的百年恩怨 (11/23)

後三年之役結束,
清原清衡可以說是最大的贏家。
廣大的陸奧地區變成他一個人的勢力範圍,
幼時父親藤原經清在前九年之役因敗在源賴義清原氏的聯軍而身首異處,
生活在一起的外公、舅舅、表兄弟等親人不是戰死就是被斬首
身為敗軍之將嫡子的他也是命在旦夕,
後來因為母親改嫁清原武貞而保住了一命。
只是生長在殺父仇人的家裏並不是一件好過的事,
無時無刻都要忍受著清原氏族人異樣的眼光,
甚至到後來他同母異父的弟弟也因為計較領地的劃分問題而要殺他,
雖然他逃過一劫
但他的妻小卻都被殺害
從小到大嚐盡了人世間的各種苦難與生離死別。
後三年之役結束後,
清原清衡三十二歲,
總算是苦盡甘來,
終於不用再去顧忌清原氏族人的眼光與欺凌,
因此立刻恢復原有的姓氏-藤原氏,
清原清衡也變成了藤原清衡,
並成為奧州藤原氏的第一代始祖。

陸奧的土地肥沃,
出產黃金與良馬。
藤原清衡對內用心治理領地,
對外則擅長與朝廷的公卿維持良好關係。
在他的努力經營之下,
陸奧逐漸發展成一個和平富庶的半獨立國度。
西元1094-1095年,
藤原清衡將政治中心遷至平泉(位於現在的岩手縣西南部),
西元1108年更搭建了金碧輝煌的中尊寺,
之後藤原基衡(清衡之子)建立毛越寺基衡夫人建立觀自在王院秀衡(清衡之孫)建立無量光院
經過祖孫三代的經營,
平泉的規模與繁榮已經不輸給朝廷的京都

[藤原秀衡畫像]

奧州到了第三代藤原秀衡可以說是全盛時期,
其父親(基衡)與祖父(清衡)的官位只是出羽陸奥押領使
但到了他這一代,
正式被任名為鎮守府將軍(西元1170年)、陸奧守(西元1181年),
可以說朝廷也承認了奧州藤原氏在北方稱霸的實力。
然而這樣繁榮和平的局面卻因為捲入了一件事件而不得不走向戰爭,
那就是源義經的到來。
十二世紀中,
京都源氏平氏正殺的你死我活,
西元1160年的平治之亂,
平清盛戰勝源義朝,
源氏子弟幾乎被殺光殆盡,
沒死的也被流放,
像是源義家的玄孫源賴朝源義經
西元1175年前後,
逃離鞍馬寺源義經前來投靠藤原秀衡
源義家對於奧州藤原氏而言,
算是再造恩人,
也是一起並肩作戰的戰友。
因此對於源義家的後代-源義經,
藤原秀衡可以說是非常地禮遇,
甚至把他當作是自己的兒子看待,
只是藤原秀衡收容源義經的做法也讓奧州藤原氏跟朝廷(尤其是平清盛)產生了對立,
然而朝廷礙於陸奧強大的兵力,
除了寫信威脅外也不敢真的出兵討伐。


西元1180年,
源義經的兄長源賴朝伊豆舉兵,
因此他離開了藤原秀衡前去幫助他的兄長。
隔年平清盛去世,
這時的日本形成三強鼎立的局面,
分別是佔有西日本的平宗盛(平清盛之子)、中部及東北部的源賴朝源義仲、北部的藤原秀衡
西元1183年,
源賴朝的堂弟源義仲攻下京都,
但也與源賴朝形成對立的局面,
因此賴朝派出弟弟賴範義經前去征討源義仲
西元1184年,
源義仲兵敗身死。
之後源義經率領軍隊不斷地贏得對平氏的戰爭,
尤其是西元1185年的壇之浦海戰,
平清盛的後代可以說是被消滅殆盡。
這時除了北方的陸奧地區,
整個日本可以是說是源賴朝的勢力範圍。
然而源義經也因為輝煌的戰功與不斷地升遷而功高震主,
加上當時的後白河法皇利用源義經來牽制源賴朝,
因此造成了兄弟決裂。
雖然義經一直想挽回兄弟之情,
但猜忌冷酷的賴朝卻把他當作是鎌倉政權的敵人甚至派人去暗殺,
最後義經只能選擇逃到北方的陸奧
對於義經的再度歸來,
藤原秀衡可以說是非常的高興,
他寧願冒犯勢力如日中天的源賴朝也不肯把義經交出來。
陸奧擁有著豐富的財力、強盛的軍隊與戰馬,
加上現在又有個用兵如神的源義經,
對於沒有絕對勝算把握的源賴朝也不敢冒然發兵北上。
到了西元1187年,
藤原秀衡病倒,
臨終前特別要兒子藤原國衡藤原泰衡、與源義經在神佛前寫下誓文(起請文; きしょうもん)發誓,
共同推舉源義經為主君,
並將陸奧的軍權交付給義經全權處理。
然而身為奧州藤原氏的第四代當家-藤原泰衡,
優柔寡斷及懦弱個性,
讓他沒有去遵照父親的遺言;
相對的反而認為只要將義經首級交給鎌倉源賴朝就可以避免戰爭。
因此在西元1189年他先殺了與義經友好的弟弟藤原忠衡,
接著再派出幾百名騎兵襲殺待在衣川源義經,
並將處理好的首級送往鎌倉
源賴朝知道之後大喜,
因為藤原泰衡這樣做等於是自亂陣腳,
所以不但沒有為陸奧帶了和平,
反而帶來了源賴朝的大軍。
後來戰敗的泰衡被他部下和田次郎所殺,
北方的霸者-奧州藤原氏也消失在歷史的舞台上~

奧州藤原氏滅亡後,
也留下許多金碧輝煌的寺廟給後人。
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藤原清衡所搭建的中尊寺,
這間位於日本岩手縣西磐井郡平泉町的寺廟,
有一棟著名的建築物-金色堂,
裏面埋有奧州藤原氏四代的遺骨,
其中包括了藤原清衡基衡秀衡的全身遺骨與泰衡的頭顱。
西元1950年(昭和25年),
一些針對遺骨的研究與調查也陸續展開並公佈其結果,
在這裡也簡單列出一些有趣的結果:

第一代-藤原清衡:
身高159cm、血型AB型、體型較瘦、有半身不遂的現象、壽命約在70歲。
第二代-藤原基衡:
身高164cm、血型AB型、體型肥胖、嚴重的蛀牙、死因可能是骨髓炎或是脊椎炎、壽命約在60~70歲
第三代-藤原秀衡:
身高167cm、血型A型、體態有些肥胖、死因可能是腦溢血或是腦栓塞、壽命約在50~60歲
第四代-藤原泰衡:
由於他是被斬首,
因此只有頭顱的部分。
血型是B型;
眉頭跟頭蓋骨間各有一個1.5cm的小孔,
兩個孔之間的距離是18cm。
在日本的史料"吾妻鏡"裡有提到藤原泰衡的首級是被八寸釘(24cm)刺穿額頭並釘在柱子上示眾,
因此滿符合頭顱上所發現的孔洞。
而死亡的年齡估計在20~30歲間,
也符合史料上記載的25歲。
此外在放他頭顱的木桶內發現了100顆蓮花種子,
經由植物學家處理後種在中尊寺的蓮池裏。
西元1998年(平成10年),
這些八百多年前的蓮花種子也綻放出粉紅色的花朵。

奧州藤原氏河內源氏之間的恩怨(在這裡將藤原經清源賴義算是第一代):

1. 藤原經清(第一代) 與 源賴義(第一代): 藤原經清源賴義所殺
2. 藤原清衡(第一代) 與 源義家(第二代): 源義家幫助藤原清衡消滅了清原家衡
3. 藤原秀衡(第四代) 與 源義經(第六代): 藤原秀衡收容並保護源義經
4. 藤原秀衡(第四代) 與 源賴朝(第六代): 藤原秀衡因為源義經而跟源賴朝對立
5. 藤原泰衡(第五代) 與 源賴朝(第六代): 源賴朝消滅藤原泰衡一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