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24日 星期一

東京的泉岳寺與忠臣藏的四十七位義士~


江戶時代(西元1603~1868年),
相對於日本其他的幕府時代,
除了西元1637年的島原之亂,
一直到幕末的250年間,
基本上算是比較平和穩定的時代,
幕府將軍也都掌握著絕對的實權。


 


然而就在江戶時代中期的元祿年間,
發生了一件家臣為主君復仇的事件,
歷史上稱之為"元祿赤穗事件",
而歌舞伎劇目中的"忠臣藏",
主要也是在描述這一個事件。
若是"元祿赤穗事件"發生在其他動盪不安或是充滿著戰爭分裂的時代,
或許影響力不會那麼大。
然而就是因為發生在有一點單調的江戶時代,
加上日後有許多劇作家及文學家喜歡以這個事件為創作的題材來稱頌這些義士。
因此即使到了現代,
"忠臣藏"總是大河劇或是其他戲劇的熱門題材,
像是木村拓哉、田村正和、阿部寬等著名演員也曾參與過不同系列的忠臣藏影劇演出。


 


元祿赤穗事件發生在元祿十五年(西元1703年),
47位赤穗藩的家臣在夜裡潛入江戶的吉良宅邸襲殺吉良義央,
並將其首級帶到泉岳寺的主公-赤穗藩藩主淺野長矩墓前祭拜。
要說到這件事件的因,
就要從一年多前的元祿十四年(西元1701年)赤穗藩主在江戶城大廊內砍傷吉良義央說起...
當時江戶(現在的東京)的幕府為了迎接天皇與太上皇派來的敕使與院使,
任命赤穗藩藩主淺野長矩(內匠頭)為饗應役(きょうおうやく),
其任務是負責接待來自京都的敕使,
此外也命令旗本高家的吉良義央(上野介)來指導饗應役。
元祿十四年的三月十一日(4月18日),
京都的勅使、院使抵達江戶,
在吉良的指導安排下,
淺野負責接待敕使並安排其生活起居,
然而這一陣子的接待工作也讓淺野對吉良心生怨隙。
三月十四日(4月21日)的早晨,
勅使、院使再次進入江戶城等候將軍德川網吉的回覆,
到了早上10點多,
就在江戶城本丸御殿的松之大廊下,
淺野長矩突然手持脇差(較短的武士刀)砍向吉良義央,
在眾人的阻止下吉良義央只受了輕傷,
至於砍人的淺野立刻被送到幕府的目付(江戶時代負責監察與管理家臣的官員)接受調查。


 


將軍德川綱吉當天得知了這個的消息後非常的震怒,
深覺這樣的行為嚴重擾亂朝廷的儀式,
此外為了怕自己被朝廷加封從一位官職的儀式因這件事而取消,
所以迅速下達嚴厲的處分來表示自己對朝廷的忠心。
因此淺野長矩被下令即日切腹,
並廢除了赤穗藩淺野家的武士身分。


 


當天晚上的7點,
淺野長矩切腹,
享年33歲,
其遺體安葬在高輪的泉岳寺。
至於吉良義央則是沒有獲得任何處分。


 


由於淺野長矩是領地擁有5萬石的大名(超過1萬石的領主稱之為大名,江戶時代日本的總大名數目是兩百五十~三百之間),
被判即日切腹是很罕見的嚴厲處罰,
加上當時負責調查的目付多門傳八郎曾建議最好等到查明淺野對吉良怨恨的原因後再作處罰,
也因此這樣的處分在當時引起了很大的爭議。


 


赤穗藩被廢除後,
淺野長矩的家臣一方面處理廢藩後的交接事宜,
另一方面則是開始計畫為主君復仇的相關行動,
帶頭的是淺野家首席重臣(筆頭家老)-大石(內藏助)良雄。


 


在淺野長矩切腹的一年八個多月後,
大石良雄等赤穗藩家臣聚集在江戶的深川八幡屋內討論暗殺吉良義央的行動細節與責任分配,
並制定了整個行動的綱領"人人心覺"。
到了元祿十五年的十二月十四日(西元1703年1月18號)晚上十二點,
47個人兵分三路向吉良義央的宅邸前進,
凌晨四點,
眾人開始進攻其宅邸並與吉良義央的家臣及僕役發生激戰,
在取得吉良義央的首級後,
大石良雄等人迅速撤離現場。
在前往泉岳寺的途中,
寺坂吉右衞門信行趁機溜走,
因此剩下46個人。
到了早上八點
46個人在他們主君淺野長矩墓前獻上吉良義央的首級,
並報告整個復仇的過程與結果。
在完成復仇後,
大石良雄等46人向幕府自首,
這些人也分別被安置在四位大名家中看管。


 


赤穗藩浪士為主復仇的義舉深受武士階層的肯定,
將軍德川綱吉也有意赦免這些義士,
但若是由他赦免,
等於是承認一年多前對於淺野長矩的處理是錯誤的做法,
因此他想到透過皇族出面來赦免這46個人,
所以去拜訪了當時在上野寬永寺的公弁法親王。
法親王知悉整件事的來龍去脈之後,
便說"有時死亡反而是一種慈悲。如果現在赦免這些人,日後有人做了壞事,這次義舉的美意就會被玷污。"
因此德川綱吉下令這46人切腹。
元祿16年二月四號(西元1703年3月20號),
赤穗藩浪士完成切腹,
其遺體被安葬在泉岳寺。


 


這個事件以當時日本人的觀點來看,
可以說是盡了兩方面的忠義,
一方面是為主君報仇的忠義,
另一方面則是為了維持國家法度而犧牲生命的忠義。
忠臣藏的故事後來成為武士道的典範,
甚至被列入日本國小的教材。
然而以現在的眼光來看,
若是撇開忠義,
會覺得這些"義士"缺乏變通與思想偏激,
尤其是激烈的手法有些讓人難以茍同。
此外若是當初將軍德川綱吉能查明兩方衝突的原因後再行處罰,
相信也不會衍生出這樣傷亡慘重的事件。

泉岳寺正門

泉岳寺在東京都的高輪一帶,
地下鐵的話可以坐淺草線並在泉岳寺站出站。
泉岳寺前大石良雄的雕像

寺廟正門前豎立著大石良雄的雕像,
而淺野長矩與其46位切腹的家臣則是長眠在寺廟內的墓園內。
廟門後是淺野長矩與大石良雄等人的墓園(內部禁止拍攝)


2011年1月21日 星期五

台灣總督兒玉源太郎題字的苗栗功維敘隧道~


在苗栗市忠烈祠旁有一座長約450公尺的隧道,
稱之為苗栗隧道,
此外隧道的北口有台灣第四任總督兒玉源太郎題字的"功維敘"三個字,
因此又被稱為功維敘隧道。

在日治時代,
因為鐵路的架設而開鑿了功維敘隧道,
開工的日期是明治35年(西元1902年)6月25號,
並於隔年的明治36年(西元1903年)3月31日完工。
九十幾年來,
行駛於舊山線的列車在隧道穿梭。
到了民國87年(西元1998年)的9月18號,
山線鐵路苗栗至南勢段切換至雙軌化的新線,
列車改行駛新開鑿的苗南隧道,
從此這個隧道也功成身退。

功維敘隧道是屬於城牆式隧道,
北口的牆面以紅磚砌成,
外型上像是城堡的大門,
隧道口正上方有台灣第四任總督兒玉源太郎所題的"功維敘"三字。
民國92年隧道重新開放供遊客參觀,
現在已經成為貓貍山公園的一部分。

貓狸山公園前往功維敘隧道的步道

前往功維敘隧道的木板步道

功維敘隧道的入口

功維敘隧道內部

功維敘隧道的另一側


2011年1月16日 星期日

銅鑼重光診所與老街上的日式房舍~


在銅鑼火車站附近有一間日式風格的診所,
主人是劉肇芳醫師。

西元2004年劉醫師去世後,
在其子女的申請下,
成為苗栗縣十大歷史建築之一。


 


 


診所興建於民國38年,
當初取名為重光醫院,
後來才改名為重光診所。


 


劉肇芳醫師於西元1904年在西湖鄉出生,
新竹中學畢業後考入台北帝國大學的醫學部,
在成為醫師後選擇返回鄉里為鄉民服務。
西元1933年他接下了位於銅鑼鄉東海醫院的醫師一職,
搬遷後這間醫院更名為富士醫院。
西元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
到了西元1944年劉醫師被日本徵召到南洋,
這一去就是兩年半。
西元1946年劉醫師平安的返回台灣,
幾年後他在銅鑼火車站的附近興建醫院(規模來說比較像是診所),
之後改名為重光診所。
一直到西元1999年劉醫師都有在看診,
行醫超過一甲子。
到了西元2004年2月,
劉醫師因病去逝,
享年97歲。


重光診所主要是由檜木構成,
採取的是中、西、日式混合建築,
房舍、窗戶、屋頂等皆屬於日式的結構,
入口處入母屋破風上有日本建築常見的大鬼頭瓦,
屋牆部份則是屬於木造的魚鱗板(雨淋板)。

庭院屬於中式,
至於內部的樓梯則是屬於西式。


在銅鑼火車站一帶,
除了重光診所,
附近還留存著一些日治時代的屋舍,
像是派出所舊址就是一座保存算是完整的日式房舍。


此外在中正路上也不難看到一些木造的日式商店或是屋舍。





2011年1月14日 星期五

溫泉環繞的北投臨濟宗鐵真院~


位於北投溫泉路上的普濟寺(日治時期稱為鐵真院),
是一座興建於105年前的佛寺,
規模雖然不大,
卻保存了濃厚的日式風格。


 


 


鐵真院是於明治38年(西元1905年)由臨濟宗妙心寺派的信眾所興建,
至於"鐵真"的名稱由來,
主要是來自於當時的鐵道部運輸課長村上彰一先生的諡號,
因為信眾中有許多人是台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的員工。


鐵真院興建在溫泉路旁的小丘上,
進入寺廟前需先走一小段佈滿著青苔的石階,
接著就會看到規模不大的本堂(大殿)。


 


本堂建築屬於單簷的入母屋造,
樑柱的部分是以高級檜木所構建,
正面可以看到"向拜"出簷的結構,
像是突出的木鼻、如同蝦子彎曲的海老虹樑、支撐並穩定樑柱的斗拱等。

在屋頂正脊的兩端有著鬼瓦與懸魚的裝飾,

木窗則是採用鐘型火燈造型。


寺廟的前方右側樹叢裏豎立著一座石碑,
稱作"村上彰一翁碑",
內容大致上是在敘述村上彰一的生平與對日本、台灣、中國滿州的鐵道建設之貢獻,
這座石碑是在昭和九年所設立。


寺廟的左側是日式的老舊房舍,
右側則是一座觀音亭。

亭內供奉著湯守觀音(有些人又稱之為送子觀音或是子安菩薩),
石雕的觀音是地藏王菩薩造型,
左手抱著小孩,
右手握著一隻金屬的金剛杖。
觀音上方的匾額是由葉公超所提,
上面寫著"慈行普渡"四個字。


2011年1月9日 星期日

敵人在本能寺(敵は本能寺に有り)~


四百二十八年前,
一句"敵人在本能寺"改變了日本的歷史。
當時的日本,
織田信長的軍團像是火焰般的向四周擴張,
統轄的領地高達七~八百萬石,
全國有三分之一領土都是他的勢力範圍,
可以說結束戰國時代並且統一日本只是時間上的問題。

<織田信長畫像>


西元1582年(天正十年)的6月初,
信長的部下羽柴秀吉(豐臣秀吉)因為進攻西國毛利一族戰力吃緊而請求支援,
一方面織田信長命令部將明智光秀返回其領地準備支援羽柴秀吉,
另一方他也於6月中率領百名侍衛隊從大本營安土城(現在的滋賀縣近江八幡市)進駐京都的本能寺,
到了6月21日,
明智光秀率領13000多名的士兵從領地丹波龜山城出發,
理論上應該是向西移動去支援正在備中作戰的羽柴秀吉,
然而軍隊卻出乎意料地往東邊的京都移動,
為了不讓軍隊中的士兵起疑,
甚至還告訴他們是要前往京都接受信長公的檢閱。
到了隔日凌晨,
軍隊進入了京都,
此時光秀向全軍宣告"敵人在本能寺",
因此軍隊包圍了本能寺並開始進攻,
由於事出突然及寡不擊眾,
一代梟雄織田信長在火海中自盡,
享年49歲,
信長所培養的接班人長子信忠及五子勝長也在戰亂中身亡。

<織田氏的家紋-五輪木瓜>

<東京買的紀念品-織田信長頭盔(兜)>


本能寺的殿堂在西元1582年於明智光秀叛變中被大火所焚毀,
5年後在豐臣秀吉命令下遷移位於到現址的河園町三条一帶,
在江戶時代是京都著名的大寺院之一,
之後在西元1788年的天明大火與1864年的禁門之變都曾遭受祝融之災,
因此現存的建築物只是原來規模的一部份。


 


 


<位在河原町通的本能寺入口>

<本能寺內的織田信長廟>

<信長公廟的解說木牌>

<本能寺變戰役者合祀墓: 上面有森蘭丸的名字>

<織田信長的供養塔>

<信長公三百五十年紀念碑>


2011年1月8日 星期六

原來...他是飛到天空的另一端~




今天回到台北的老家,
才知道這一陣子的寒流,
凍死了家裡的那一隻橘紅色小鸚鵡~


記得每次吃飯的時候,
他都會走出鳥籠跑到我的腳邊,
露出令人憐憫的眼神來要食物;
放個幾粒米飯在手指上,
彎下腰餵食,
他會輕巧地啄食並咀嚼,
吃飽了就會乖乖走回鳥籠並且清潔鳥喙.
事實上,
他喜歡吃麵條甚於白米飯~
每當家裡有人哼音樂,
他會在一旁跟著伴奏,
也學人說話唱歌~
看電視時,
往往會飛到肩膀上靜靜地靠著撒嬌~
電話聲響起時,
拿著話筒說一聲喂,
他也會在一旁跟著說喂~
有人打噴嚏,
他會在旁邊發出哈啾的聲音...



2011年的1月初,
半夜在家人的照料下難過地呻吟了幾聲,
天亮時嚥下了最後一口氣,
十幾年的生命畫上了句點~


今天一回到台北聽到家人告知這樣的消息,
心理倒是還滿平靜的,
只有簡單地跟他們說一聲"哦~".
回頭望著客廳那一個空曠的角落,
依稀看得到幾根橘紅色的羽毛,
卻看不到揮舞著翅膀與跳躍的身影.
禮拜天的凌晨深夜,
台北市飄著細雨,
伴隨著沁骨的寒風,
聽不到半夜他被吵醒的碎碎念,
唯一聽得到的...是窗台上的淅瀝雨聲,
而趕到欣慰的...是他不會再遭受風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