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6日 星期二

日本境外唯一完整保留的神社-桃園神社~


日治時代,
台灣有兩百多座大大小小的神社,
光復以後,
大部分的神社不是被拆除就是變成了當地的忠烈祠,
有趣的是殿內的神祇從北白川宮能久親王、開拓三神、明治天皇、天照大神等變成了一些反清抗日份子的牌位或是雕像。
民國六十一年(西元1972)台日斷交,
國民黨政府更發布命令,
內容是"清除臺灣日據時代表現日本帝國主義優越感之統治紀念遺跡要點",
並指示"日本神社應即徹底清除",
因此僅存的日本神社幾乎被拆除殆盡,
只有桃園神社幸運地保存了下來。
到了民國七十四年(西元1985),
桃園縣政府打算將桃園神社拆除,
後來在社會輿論與學者的強烈反對下,
才改撥經費整修神社,
並在民國八十三(西元1994)年被列為國家三級古蹟,
成為日本境外唯一完整保留的神社。


桃園神社位於虎頭山上(桃園忠烈祠),
西元1938年(昭和13年)舉行鎮座儀式,
祭神為北白川宮能久親王、豐受大神、開拓三神、明治天皇。

一般在進入神社時,
最先看到的建築物就是鳥居,
鳥居的作用是用來區分人間俗世與神界的界線,
所以進入了鳥居也就代表進入了神的世界。

桃園神社有三座鳥居,
兩座已經拆除,
剩下的一座在第一層庭院石燈籠後方的階梯上,
只是樣式已經不是原來的明神鳥居。

通過石燈籠與鳥居後,
參道的左側可以看到手水舍,
裡面的水缽也盛滿清水以供洗手漱口。



參道的右側則是社務所,
社務所是神社內神官處理日常事務的場所,
入口處的屋頂是唐破風造型,
上面包覆著銅皮,
在唐破風的中央下方有懸魚作裝飾,
形式上屬於豬目懸魚。


唐破風的前方有一座銅馬,
馬腹兩側的櫻花章鑄紋看起來有一些毀損的痕跡。



接著就是要再爬上階梯穿過中門,


中門前有兩隻柏犬(又稱高麗犬),
是民國七十五(西元1986年)年重新雕刻的。




中門是神社本體的正式大門,
正面與背面各有四根木質方柱,
加上正背之間還有四根柱子,
所以是十二根柱子撐起了覆著銅皮的切妻式屋頂。

中門的周圍有類似圍籬的木質端垣,
其中位在中門兩側有空隙的部分則稱之為透塀。


穿過中門的大型木造建築物就是拜殿,
中央屋頂部份(屋根)是入母屋樣式(造),
左右兩側則是切妻樣式(造)。

拜殿內部可以看到一些匾額與日治時代留下來的賽錢箱,

上方的天井是呈現方格狀的折上格天井,

柱子及木門上可看到銅製的金屬片來裝飾並保護。


再往內走就是本殿,
樣式屬於"流造",
是日本神社中最常見的建築風格,
主要特徵是切妻造型的屋頂向前延伸。

屋頂中央屋脊兩端有鬼瓦,
下方是破風板,
最下方則是懸魚。

原來屋頂上還設有神社常見的堅魚木(交叉的木頭)與千木(與地面平行類似鐵軌的枕木),
不過已經被拆除。


本殿架設在八階樓梯的高台上,
上方有弧形的海老虹樑,
四周設有迴廊。

迴廊的木製欄杆上有銅質裝飾物,
階梯旁的欄杆上則可以看到"擬寶珠"的結構。


在社務所前還有一些日式房舍,
原來的功能是作為儲藏室、宿舍等,
現在看到的部分是民國85年(西元1986年)重建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