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30日 星期六

奧斯曼帝國的衰亡與土耳其共和國的建立(5/35)~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在十七世紀末時領土擴張到最大,
然而到了西元1683年,
第二次圍攻維也納失敗,
從此歐洲人開始不再懼怕東方的土耳其人,
而奧斯曼帝國也進入了停滯與衰退兩個時期。


西元1711年,
俄國的彼得大帝與奧斯曼帝國於多瑙河一帶交戰,
彼得大帝身陷大軍包圍,
這時奧斯曼帝國竟然與俄國簽訂了普魯特條約並放過彼得大帝一馬,
從此以後,
土耳其的領土便被俄羅斯人所蠶食。
到了二十世紀,
進入現代化的歐洲列強不斷瓜分奧斯曼帝國廣大的領土,
西元1911年的土義戰爭,
奧斯曼盡失北非的領土。
西元1912、1913年兩次的巴爾幹半島戰爭,
整個巴爾幹半島只剩下東邊的伊斯坦堡與艾迪內(東色雷斯)是屬於奧斯曼帝國的領土。
西元1914年,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
土耳其加入了德國、奧地利、保加利亞所組成的同盟國,
並對抗由俄國、法國、英國、義大利美國等國組成的協約國。
西元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
土耳其慘敗,
協約國及鄰近國家紛紛派兵占領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領土
此時帝國的領土只剩下小亞細亞,
然而小亞細亞只能用殘破不堪來形容,
因為最大的兩個城市-伊斯坦堡(istanbul)伊茲米爾(izmir)分別被協約國與希臘所占領,
而法國、希臘、亞美尼亞等國家也都派兵強占小亞細亞的部分地區。


曾經是世界一等一的強國,
現在卻因為歐洲國家的瓜分而殘破不堪,
甚至連僅存的小亞細亞領土也都是四分五裂,
因此土耳其的愛國志士也發起了救亡圖存運動。
其中有一個人帶領著土耳其人擊退列強,
並將土耳其建立成一個民主共和的國家,
這個人就是穆斯塔法·凱末爾·阿塔圖克。
在奧斯曼帝國衰微後,,
鄰近的希臘王國便對小亞細亞領土虎視眈眈,
其國王君士坦丁更幻想著征服小亞細亞,
希望建立起一個"大希臘國"。
因此希臘在英國的煽動與支援下,
不斷發動對土耳其的侵略戰爭。
西元1921年,
希臘布署小亞細亞的軍隊就有三十萬人之多。
同年的八月,
兩國軍隊在安卡拉80公里外的沙卡拉河(Sakarya Nehri)交戰,
六萬兵力的土耳其軍對上十二萬兵力的希臘軍,
當時的戰況非常激烈,
連總司令凱末爾都因為流彈而被打斷一根肋骨。
雖然土耳其軍隊人數只有希臘軍的一半,
然而戰敗的卻是希臘大軍。
這場戰之役後整個情勢開始逆轉,
西元1922年土耳其軍隊全面反攻,
陸續收復小亞細亞西邊的領土,
9月9日收回被希臘軍隊占領三年多的伊茲米爾市,
三天後又收復布爾薩(Bursa),
9月18日希臘軍隊完全被逐出小亞細亞。
之後土耳其軍隊分頭朝向伊斯坦堡與恰那卡雷海峽(又稱達達尼爾海峽)前進,
這時協約國出面調停,
希臘撤出土耳其位於歐洲東邊的東色雷斯區,
伊斯坦堡與海峽一帶領土移交給土耳其大國民會議政府,
但協約國部隊在合約簽訂之前仍繼續駐紮在伊斯坦堡。


西元1922年11月,
國會廢除了帝制,
立國633年的奧斯曼帝國終告結束,
末代蘇丹穆罕默德六世也離開土耳其流亡海外。

到了1923年,
舉行洛桑和會,
洛桑條約的簽訂也使得土耳其人獲得了完全的獨立與自主。
依照合約協約國部隊於10月2日完全撤出伊斯坦堡,
被占領五年的伊斯坦堡終於回歸土耳其人的懷抱。
10月13日,
基於戰略位置的考量,
國會宣布將首都從伊斯坦堡遷至小亞細亞內陸的安卡拉。
10月29日,
土耳其共和國成立,
國會議員凱末爾被推選為第一任土耳其總統。
西元1924年3月1日,
凱末爾廢除哈里發制度,
從此伊斯蘭世界的哈里發一詞也消失在歷史上。
雖然土耳其有百分之九十九的人信奉伊斯蘭教,
但在西元1928年,
憲法取消了"國教為伊斯蘭教"的條文,
因此土耳其在法理上已經不是個伊斯蘭教國家。
之後採用拉丁字母取來代使用已久的阿拉伯文,
廢除回教曆,
廢除宗教學校,
並規定不論貧富性別,所有人一律平等,
種種的改革與西化運動,
也讓土耳其成為眾多穆斯林國家中實行現代化最成功的典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